• 10阅读
  • 0回复

通胀率引发的争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9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通胀率引发的争论
李文政
英国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公布的数字表明,英国1月份的零售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升2.8%,略高于去年12月的2.5%。这一变化,在英格兰银行和英国财政部之间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人们可从中大略感受到英国政府考虑货币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英格兰银行是监督英国通货膨胀走向的主要机构,每三个月公布一次英国通货膨胀情况报告,并提出对策。这次发布的过去三个月的通胀报告指出,鉴于政府承诺要在今后两年把通胀率控制在2.5%以下,而事实上通胀率正向3%攀升,政府应预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英格兰银行要求“稍微”收紧货币政策,启动利率杠杆,把利率上调1/4个百分点。在2月初英格兰行长与财政大臣定期举行的例会上,英格兰银行正式向政府提出上述意见。
财政大臣克拉克则表示,政府注意到了通胀率“轻度”变化的情况,但英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良好,失业率下降,市场压力不大,利率是否调整,尚有继续观察的余地,表示推迟考虑加息的建议。伦敦经济界人士也大都赞同政府的选择,认为经济复苏尚未稳定,低息政策仍为增加投资、保持竞争力的要素。
从目前英国经济状况看,两种不同主张反映了英国经济的两个侧面。英格兰银行的要求,是希望维护英国在近几十年时间里在反通胀方面取得某种“突破”。在六七十年代,英国经济备受高通胀率困扰,通胀率曾在两位数上长期徘徊。经过反复和持续努力,英国经济才于90年代初实现低通胀的稳定发展,并获得具有反通胀能力的信誉。政府又于1992年给予英格兰银行以通胀监督之责,即在通胀率要突破政府承诺水平之时,英格兰银行及时提出警告,目的在于确保经济彻底走出通货膨胀的阴影。但若目前提高利率,英镑汇率难免继续攀升。英工业界已大声疾呼,认为目前汇率水平已给出口造成困难。很显然,政府无意继续增加这一困难。
欧洲经济学家一般预测,今年年内,英国经济还会稳定增长。维持较低利率,进而保持较低汇率,会进一步增强英国经济的活力。考虑到大选在即,英国保守党政府自然不愿调高利率给经济带来新变数。保守党短期经济政策的底牌或许是:大选之后再处理通胀率上扬引起的某种压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