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唤醒沉寂的赛场——从全国联赛看排球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9
第8版(体育)
专栏:拂面风

  唤醒沉寂的赛场
——从全国联赛看排球改革
本报记者任建民
以主客场制为主要特征的全国排球联赛共有男女各12支队参加,在历时三个半月的时间里,分别在全国19个大中城市里进行了总共272场比赛,直接上场的运动员超过300名,这是以往的赛会制联赛不能比拟的。
改革带来勃勃生机
主客场制的联赛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排球运动得到了推广。据统计,本次联赛的现场观众超过35万人次,“把沉寂多年的排球赛场重新唤醒”。
运动员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直接观众和通过新闻媒体报道了解比赛情况的间接观众对运动队有压力,也是动力。加上升降级制和其他奖励办法,各队的竞争激烈了。一半以上的场次打到4局以上,争夺两个小时以上的比赛占1/3。
在这种认真的比赛氛围之中,运动员特别是后起之秀得到了锻炼,各队的战术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获发球和扣球两项最佳的江苏男排队员卢卫中,过去几年在国家队打替补,本次比赛在接应的位置上显示了自己的能力。上海女排身高1米90的张静年仅18岁,作为主攻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江苏队邱爱华先天条件不很突出,但跳发球的成功率高达85%。跳发球已在所有的男队和多半的女队中得到应用。后排进攻变得多点、多层次,并由过去的辅助手段成为得分的主要手段之一。防反受到了普遍重视,给比赛增加了精彩场面。
排球走向市场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表明了这个项目的潜在巨大市场。企业的参与对运动队的建设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各队开发自身资源、吸纳社会资金已超过1000万元。排球竞赛正在改变以政府拨款为主的局面,向由吸收社会资金为主的方向转化。
改革引发种种思考
改革给联赛带来的种种变化,使人不由得思索一些问题:
比赛组织者通过出让比赛冠名权、广告等获得举办比赛的资金,就应该尽可能扩大比赛的影响,相应地带动赛事的广告效应,反过来也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比赛。此次联赛场地广告陆续增加,但一直到比赛结束,还有若干块空置。这对组织者是个损失,也反映了联赛市场的状况。面对明年的比赛,组织者应该想一想,回报投资等方面是否尽了最大努力,明年应该怎样使广告不再放空。
联赛引起各方关注的前提是其主体部分——运动员变得认真了。如果他们不认真对待每一场球,相信其他人也就不把它当回事。在联赛的总结会上,有些教练提出,不少老队员在以往的赛会制联赛中挺不下来,一周一场球的新赛制提供了休整的间隙,也给老队员继续效力提供了可能。但也有些老队员每周打一场球了事,以腰酸腿痛为理由放松了训练。相反,年轻队员每周参加几天的训练,比赛时只能在替补席上呆着。赛者不练、练者不赛,不利于球队整体水平的提高。
赛区的根本任务是服务,尤其是为客队提供良好的服务。但有的赛区连按要求为客队提供训练用水都不能做到,对得失斤斤计较,反问客队:“知道矿泉水多少钱一瓶吗?”
宣传媒介应该从支持改革、扶持新生事物的角度出发,热情关注联赛。但由于事先定好的转播临时突然取消,给湖北男排和中山赛区的工作都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诚”字。如果大家都能以诚相待,以自己的小小不便,给合作者带来方便,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改革推动全盘发展
总结会上,大家有一个最基本的共识:主客场制的联赛要坚持搞下去。
头一年实行的主客场制,既然是个新事物,必然有待改进。对于竞赛周期长不长、主客场循环方式怎么改进、联赛特别是优胜赛要不要扩军等问题,大家各抒己见。
中国排协总结本次联赛,提出几点完善赛制的措施:
——建立俱乐部体制。中国排协认为,四川已经建立了初具形态的排球俱乐部。事实证明,俱乐部的形式有利于开发排球资源、培育市场、建设球队,应该创造条件,促成俱乐部体制的形成。
——出台球员转会规定。这是俱乐部体制的基础,也能解除人才长期受行政区划限制,消除积压与缺乏共存的现象。国内球员将实行合理流动,有控制地允许引进外籍球员。
——花大力气培养后备人才,强化二线队、三线队的建设。
有成功、有思索、有改进,构成了前进的步伐。改革牵动的不光是联赛本身,涉及排球项目的未来。总结会上,就有人提出了教练的培养与水平的提高、国家队教练的选拔方式等问题。相信随着联赛不断完善,必将在排球运动整体发展,以至于体育改革的其他方面,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