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克隆羊”风波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09
第10版(科技)
专栏:科技杂谈

  “克隆羊”风波引发的思考
沈颖
前不久,英国科学家运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的一只年仅七个月的绵羊,成为全球瞩目的大明星。然而,在二十世纪接近尾声的时候,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这一重大突破,似乎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喜悦。相反,却在科学界和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各国政府和首脑作出如此强烈的反应,恐怕也是“克隆绵羊”的研制者们始料不及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已经下令禁止政府资助人体无性繁殖试验;法国政府表示将严格控制遗传科学的应用;德国政府宣称它将绝不允许人类无性繁殖;意大利卫生部长已发布命令,禁止克隆人和动物;在“克隆绵羊”诞生的故乡,英国宣布终止已经持续六年的对罗斯林研究所无性繁殖研究的资助计划。
人们的担忧似乎不无道理。绵羊和猴子已经“克隆”出来了,尽管克隆人难度极大,尚需时日,但是从理论上讲,最终是完全可能的。早在三十年代,英国作家赫克斯利在其幻想小说《一个更美的新世界》中就曾耸人听闻地描述了“新世界”里生活着一群“标准人”,且纳粹医生想复制希特勒。六十年后,科学的发展把幻想变成了可能。谁能保证不久的将来,运用现代遗传工程技术只能复制出时装模特或者爱因斯坦,而不复制希特勒呢?在这个文明世界上,随心所欲地“造人”,岂不太可怕了吗?那时,遗传工程就像打开的“潘多拉盒子”无法收拾。
实际上,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伴随着伦理道德的问题,这是一个老话题。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家卢梭曾明确指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与人类道德水平的提高是相互对立的,人类最好停留在“无知的幸福”之中。西方有的学者提出了科学与道德的“两难推理”:人类的幸福前景有赖于不倦的科学探索;而无穷的求知欲又可能造成人类道德的堕落。甚至直到今天还有人持这种观点。
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远的不说,原子弹、器官移植、试管婴儿,就曾一次次引起人们的恐怖和担忧。然而,后来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可怕。进步人类既为掌握科学技术而奋斗,也为将科学技术用于正义和进步的目的而奋斗。历史上将技术手段用于罪恶目的的事例实在不少,但终究未能阻碍人类的前进。先驱者对此发出的警告,包括卢梭的论断,都有其历史价值。今天人们对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高度敏感”更是可喜的现象,它反映了人类正在走向理性的成熟。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科学发展与道德进步在本质上应当是一致的,它们是互相促进、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科学对道德应该是一种革命性的推动力量。我们也应当看到,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人类本身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愈加严峻的挑战。人类不会忘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中,曾经付出过沉重的代价,有过惨重的教训。只有两种文明的高度和谐,才有可能实现持续发展和进步,这一认识不仅使我们花费了漫长的时间,也付出了高昂的“学费”。今天,当人类在现代文明的绿荫下一边乘凉,一边品尝累累硕果时,并没有忘记,也更应该学会时时给人们背靠的“大树”施肥、剪枝和除虫。“克隆绵羊”的风波,再次向人类发出了悠长的理性呼唤,长鸣的警钟将伴随我们走向新世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