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李瑞环出席名家音配像选萃座谈会希望推广普及音配像形式提供一批声像并茂欣赏剧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0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出席名家音配像选萃座谈会
希望推广普及音配像形式提供一批声像并茂欣赏剧目
本报北京4月9日讯新华社记者朱幼棣、本报记者陈维伟报道:《骆玉笙暨北方鼓曲名家音配像选萃》座谈会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座谈会上讲话,希望文艺工作者齐心合力,使音配像这种方式尽快推广开来,收到更好的效果。
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高占祥,艺术名家骆玉笙等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气氛热烈而活跃。李瑞环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讲了话。他首先对《骆玉笙暨北方鼓曲名家音配像选萃》的成功表示祝贺,对参加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同志表示感谢。他说,中国戏曲种类很多,每个剧种都有其代表剧目和著名表演艺术家。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老艺术家的成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没有被社会广泛了解。京剧音配像的成功实践说明,音配像的方式可以为广大观众提供一批声像并茂的欣赏剧目,再现艺术名家当年的演出风采,抢救并传留一些艺术经典作品,使中青年演员获得珍贵的学习范本和教材。这种方式是音与像美的结合,是适合于其他剧种的。这次骆玉笙同志亲自为自己当年的演唱曲目配像,效果很好,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我们要精心组织,周密计划,先易后难,录一出是一出,加速推进音配像这项工作。
李瑞环说,现在我们有许多可干的事情,方向明确,路子对头,条件也好,关键是要抓紧时间,埋头苦干。希望大家齐心合力,使音配像这种形式普及开来,提高一步,争取更大的丰收。
北方鼓曲,是广泛流传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大鼓、单弦等曲艺曲种。其中京韵大鼓雅俗共赏,影响较大。它是由木板大鼓发展衍化而来,经过若干先辈,特别是刘宝全、白云鹏等名家的改革,吸收了京剧的发音吐字方法和其它民间曲调,创造新腔,从而形成和定名的。骆玉笙是著名的京韵大鼓艺术家,经过近70年的曲艺艺术生活实践,把京韵大鼓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现在,骆玉笙以84岁的高龄,仍然活跃在舞台上。遗憾的是,骆玉笙同其他鼓曲名家一样,大部分曲目没有留下影像。《中国北方鼓曲音配像选萃》是根据李瑞环同志的倡导录制而成的。目前已为北方鼓曲名家的53个曲目搞了音配像,录制工作还在陆续进行。这不仅能满足广大曲艺爱好者欣赏的需要,而且是一种极为迫切的抢救,对于京韵大鼓和其他北方鼓曲的留传和发展,对于其他戏曲剧种的吸收和借鉴,都有重大的价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