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搞好清产核资工作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0
第2版(经济)
专栏:

  搞好清产核资工作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本报评论员
继国有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完成之后,集体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拉开了帷幕。
早在1992年清产核资刚刚开始实施时,国务院就对此项工作作出了“先试点、后推开,先全民、后集体”的总体安排,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也多次指示在国有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完成后,继续做好集体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以便了解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全面情况。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我国是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总量和结构的优势。建国以来,我国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制定了许多鼓励、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开创和建立了适应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体经济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补充和推动作用。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集体经济异军突起,已遍布于一、二、三产业之中,在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人民生活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集体经济已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集体经济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多数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基础管理薄弱,历史包袱沉重,经济效益低,产权关系复杂等等。这些问题已积累多年,如再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必将阻碍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通过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全面清查资产,清理债权债务,重估主要固定资产价值,界定产权,核实法人财产占用量,进行建章建制,可以促进集体企业摸清“家底”,暴露矛盾,解决资产状况不清、管理混乱、闲置浪费等问题,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促进逐步甩掉多年积累的历史包袱,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为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创造条件。同时,通过清产核资,也可使各级政府全面摸清集体经济的总量构成、区域结构和行业分布,充分掌握集体经济目前经营、管理和发展方面的问题和情况,完整地拿出整个公有制经济的“一本帐”,科学认识集体经济在整个公有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集体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工作,国务院为此专门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城镇集体企业、单位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因此,各级政府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摒弃清产核资只是一项具体资产财务摸底工作的认识。各有关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及广大集体企业要从大局出发,加强配合,搞好协调,形成合力,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调”,把这项工作做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