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立足市场看优势——海南昌江县委书记龚旭光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2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立足市场看优势
——海南昌江县委书记龚旭光访谈录
鲍洪俊吴刚
龚旭光,44岁,曾任乡党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1995年2月任昌江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昌江县是一个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县。为了尽快脱贫致富,这里的历任领导办厂开矿、建港捕捞,想尽了法子。1995年2月我上任之初,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昌江优势很多:矿产丰富,且不乏高品位的富矿;日照充足,适合发展热带农业;海岸线52公里,海洋资源得天独厚;热带原始森林国内少有,旅游景点独具特色。现实逼着我思考,资源丰富的昌江为何找不到现实的致富路?
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使我渐渐明白:要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难的是先开发什么,从哪里突破。办厂开矿、建港捕捞,需要耗费大量资金,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撑,这些昌江尚不具备,硬要上,只能事与愿违。面对众多资源优势,决定开发次序,关键要看两条:一是市场需不需要,二是条件是否成熟。市场不需要,你的优势再大,也无商品价值。倘若市场需要,但无起码的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准备,开发转化也是一句空话。结合昌江的实际,我发现昌江的第一资源优势,是热带农业资源。只要提供一定的资金、技术帮助,昌江的老百姓就能在丰富的土地上种出西瓜、菠萝、芒果等走俏岛外市场的热带瓜果,确保“当年投资,当年回报”。基于此,我向全县干部群众提出了“面向市场,发展两高一优热带农业”的经济发展路子。
全县干部群众乘势而上,采取“公司+农民”、“机关+农民”、“干部+农民”等形式,调整种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筹集近1亿元资金,组织实施了农业产业化工程。全县建起8万亩芒果基地、10万亩甘蔗基地、10万亩冬季瓜菜基地、6万亩热带经济作物基地。热带农业基地的规模效应又引来了20多家海内外客商汇聚昌江搞农业开发,形成昌江的农业开发热。1996年,全县农业产值、农民纯收入均比上年增长两位数以上。老百姓抛下了办厂开矿的梦想,将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变成了致富的舞台。(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