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365个周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2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365个周末
刘杰陈伟唐世民
3月8日,安徽萧县光荣院的孤寡老人像往常的周末一样,一大早就起了床,等候着“亲人”的到来。
不一会儿,一支身着警服的队伍,带着各种树苗和花草,来到了老人们面前。走在队伍前面的是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队长文震、教导员唐世增、副大队长况保华。他们向老人们一一问候之后,就和干警们一起,按照花匠的指点,翻地挖坑,栽植花木。
况保华告诉记者,整整7年了,这不过是他们在光荣院度过的365个周末中平平常常的一个。
老人的一句话,引出了一个雷打不动的服务日
7年前的一个周末,刚组建不久的交警大队第一次来光荣院慰问,大家忙里忙外,说说笑笑,与老人们相处得热热乎乎。临走,一位老人无意中说了一句:“来看俺的也不少,可一趟两趟就不来了。”这话令当时任一中队队长的况保华为之一震:这些孤寡老人,都是为革命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作为人民警察,我们有责任长期帮助他们。经过一番思索,他把与光荣院建立警民联系点的想法汇报到大队,文震当即赞成:好事要办好,关键在坚持!
干警们当即买来铁锹、镢头、扫帚等,选出办事认真的许峰任“劳动班长”,从此把光荣院的脏活、重活全包了。1991年春节前,光荣院新建了4幢房屋,到处是垃圾烂坑,干警们连干5个周末,才清完整平。他们还垒起五角形的花坛,花2000多元买来铅笔柏、木棉树、月季、广玉兰,把庭院装扮得如同花园。
寒暑易节,干警们更是牵挂着孤寡老人的冷暖,何时送煤送面,哪位老人易犯病,心里都有个谱儿。节假日,干警们想得更周到:中秋节送月饼白糖,国庆节带酥糖水果,元旦每人订个大蛋糕,过春节老人好吃的多了,就每人送个小寿糕,外加南方的时鲜水果。怕老人孤寂,干警们还常常请来县梆子剧团,或是自编自演些小节目。久而久之,老人与干警彼此成了亲人。春节前,老人们兑钱偷偷做了面锦旗,委托能走得动的10多位老人,一路放着鞭炮,颤巍巍地送到交警大队。
7年里,365个周末成了365个里程碑,警民关系不断加温升华……
一支队伍和一群老人,共同撑起一片文明新天地
当记者穷追不舍地搜集交警大队为光荣院所做的好事时,教导员唐世增却道出了几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为孤寡老人、革命前辈尽了一份心,但我们从他们那里获得了更多更多!”
原来,光荣院23位老人,每人身后都有段催人泪下的光荣史、血泪史。
7年来,大队招聘了7批干警,他们上的第一课就是到光荣院听老人讲传统,为老人献爱心。城里长大的刘建峰,以前在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18岁当上交警,处理违章者反被人熊哭。刚进光荣院,他还不乐意来,听老人讲了几课,又跟战友一起干上几场刨地掏粪的苦活儿,整个人就变了样。值勤中,他送迷途儿童,处置事故,救助伤员,样样都干得投入。年轻干警们都说:“过去只在电视、电影、报纸书本上看到革命故事,如今亲耳聆听,心灵受到震动,老一辈革命者献了青春献生命,俺有啥理由不好好干好人民警察这一行呢?”
交警大队还结合光荣院活动,强化队伍建设,跟每个干警签订了《廉政建设责任状》、《文明执法责任状》,发给每个干警一本《拒贿登记簿》,各中队还制作了“廉警录”警示板,“贤内助”、“廉内助”活动开展得更是有声有色。各中队的爱民竞赛,博得群众的拍手叫好,一中队在城区,长期战斗在红绿灯下,为过往行人和车辆排忧解难;二中队在黄口重镇为小学创办警钟杯,年复一年对小学生作安全教育;三中队在交通要道巡逻,风霜雪雨中向危难者伸出援助之手……
记者看到,在交警大队办公室里,有几本厚厚的记事簿,上面记载着这样几组数字:全大队7年中拒贿、拒礼总额达29万多元,接受赠旗赠匾262面(块),感谢信155封。
走进光荣院又走出光荣院的干警们,和革命老人一起,用双手和心灵共同撑起一片精神文明新天地。(附图片)
安徽萧县的交警们在听光荣院老人姜芷贞讲革命传统。武正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