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一方平安从何来——衡阳市推行全民普法教育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2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一方平安从何来
——衡阳市推行全民普法教育纪事
贺广华蒋中任
衡阳市郊区有个凌塘村,以产葡萄闻名远近。5年前,有个村民首次从外地引种100株葡萄,尚未挂果,就被人一夜之间全部砍倒。那时候,人们种瓜栽果,往往喜在枝头,忧在心头,为防偷盗哄抢等,不得不“守在田头,睡在园边”。
如今,村民法制观念强了,社会风气变了,瓜田李下,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这些年,凌塘村已栽了1000多亩葡萄、柰李等,瓜果飘香时节,却无需人看守;外地商贩进村采购,也从未发生缺斤短两等欺诈行为。
凌塘村由乱到治的变化,是衡阳市依法治市、大力推行全民普法教育初见成效的一个缩影。
一个地方,如果治安不好,社会则无宁日。衡阳市着眼于长治久安,推行全民普法教育,为依法治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90年代初,衡阳这座历史悠久、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湘南重镇,一度形象欠佳。一些恶性案件,曾震动全国。
京广铁路线上,不法分子公开抢劫等案件一年多达上百起,以至于“火车好坐,衡阳难过”一说风行全国;107等国道沿线,擅设关卡、敲诈勒索成风,令过往司机胆战心惊;农村一些地方社会治安失控,极少数地痞流氓横行乡里……
人,无信不立。那时候,衡阳人外出甚至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衡阳人;一座城市,也无信不立。那时候,很少有外商前往这片“内陆的开放前沿”地区投资办厂。
“衡阳市的改革开放形象,再也不能被极少数害群之马糟蹋了!”1993年夏,衡阳市委新的领导班子走马上任,市委书记颜永盛为此愤而拍案。
一浪高过一浪的持续“严打”和铁路、公路、农村治安专项治理,令不法分子无处藏身,人民群众拍手称快。重点打击过后,市委一班人马不停蹄,进工厂、串农家、走街巷,深入治安“老大难”地段,调查研究。他们发现相当多的公民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违法不懂法,犯罪不知罪”的“法盲”现象比比皆是,触目惊心。
以“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为己任的市委新班子,在1993年9月至12月,连续召开15次研讨会,寻思长治久安之策,出台了以“创建社会治安模范市”为目标的依法治市方案。一手抓治理,明确规定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治安总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一手抓普法,大力推行全民普法教育,让广大干部群众成为学法、懂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明白人”。
没有普法“绿卡”,不得任命、就业和办证——这项与公民切身利益挂钩的举措,将过去“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1994年7月,衡阳市委书记颜永盛在全市干部大会上郑重宣布:实施普法合格证制度和持普法合格证办事制度。
根据规定,全市举凡干部选拔任命、待业人员就业、农民外出打工、个体工商户办证以及转干晋职等,都必须通过法律培训考试,取得市依法治市办统一印发的普法合格证。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任命、就业、办证等。
为防止走过场,衡阳市设置了严格的考试、发证、验证制度。考场对外封闭,对号入座,舞弊者取消考试资格;考试合格后,还要审查其在本年度内是否受过党纪、政纪处分,是否受过刑事、治安处罚等,凡有以上情形之一者,即使通过了考试,也不发放普法合格证。人事、劳动等有关部门,则办事先验证,无证不办事。
这一制度的要害之处在于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挂钩,从而将过去“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一时间,人们涌向市里各大书店及书摊,抢购各种法律书籍。市依法治市办编印的《法律法规必读》教材,更是热门读物。
在校中小学生,也纳入了普法的对象。他们打破常规,自编法制教材,从1994年下学期起,在全市城乡小学三年级以上班次中开设法制必修课。这一开全国风气之先的举措,使全市百万青少年从小就学到了较为规范系统的法律知识。
各级领导干部更是带头学法,依法行政。现任衡阳市市长陈安众获有法学硕士学位,仍在任命前的去年底参加了普法考试。他说:“在衡阳,谁也绕不过这一关,我也不例外。”据介绍,近两年来,衡阳市人大先后延缓任命了31名法律考试不合格的拟任县(处)以上干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
普法不仅是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法治目标的一部分。衡阳市百万公民法律意识与素养的提升,为社会安宁构筑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一个地方,如果正气不彰、邪气盛行,社会则无安宁之日。衡阳市从90年代初治安恶化的不堪记忆中吸取教训,坚持不懈抓法治,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京广铁路衡阳段恶性抢劫早已彻底根除,107等国道平安畅通,全市近百个治安失控村面貌一新……衡阳,终于从北京抱回了“全国普法先进单位”等奖杯。
据衡阳市政法委介绍,自推行全民普法合格证制度迄今,全市累计已有100余万人参加并通过了普法培训考试。随着越来越多的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这里出现了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的好势头。
——乡村械斗、邻里纠纷少了,戒赌去邪、浪子回头的多了。耒阳太平圩乡从前常常与相邻的悦来乡为用水发生械斗。通过普法教育,两乡达成了共创治安“绿洲”的协议,先后修成了连接两乡的“团结路”、“友谊渠”,消除了隔阂。去年8月遭遇干旱时,两个乡农民主动互送“风格水”,一时传为佳话。祁东农民邹禄清过去嗜赌成性,弄得家无宁日;他在小学读书的孩子上了普法课后,回到家里宣讲法律知识,做父亲的幡然悔悟,戒掉了这一恶习。
——目无法纪、以身试法的少了,见义勇为、挺身与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的多了。与5年前相比,全市刑事发案率呈持续下降趋势,治安、民事纠纷大大减少。见义勇为等先进人物不断涌现。
——有法不依、渎职弄权现象少了,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日益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自觉行动。衡阳市依法治市的重要目标是把各项事业纳入法制轨道,为此在全国较早地实行了人大代表评议与监督制度,凡发现有违法问题的单位,首先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凡发现有违法行为的个人,无论涉及到谁都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据了解,近3年来,全市有27名县(处)以上干部受到法律制裁。
良好的治安环境,为政通人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3年来,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2.7%的速度增长;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累计达2.55亿美元,列湖南省前茅;粮食连年丰收,总产量已跃居全省第一位;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74元。(附图片)
衡阳市党政领导干部参加法律考试。左柏元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