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吕振羽学术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2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动态

  “吕振羽学术研讨会”综述
戴开柱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邵阳师专等16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吕振羽学术研讨会于不久前在湖南省邵阳市召开。来自各地的学者及史学工作者57人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是继1986年吉林长春吕振羽史学研讨会、1993年北京吕振羽纪念室揭幕暨吕振羽史学研讨会以来的第三次盛会。与会学者就吕振羽对中国通史、经济史、民族史、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吕振羽早年村治思想、伦理道德思想、人生价值观和教育思想等一系列学术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和讨论,获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
与会学者认为,吕振羽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早年信仰马克思主义,积极投身于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用他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学术研究,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祖国的发展、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与会学者认为,吕振羽是一位成就卓越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学者与专家。他为开拓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特殊贡献,为后人铺垫了一条新路。并且指出,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与会学者认为,吕振羽是用马克思主义探寻中华民族远古社会、民族起源的第一人,他在民族关系史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汉民族理论、民族融合理论、民族战争理论和民族人物评价理论等。正是这些可贵的成果,奠定了科学民族史研究的坚实基础。他的《中国民族简史》不仅达到了当时新的高度,而且不少观点至今依然是正确的,很有参考价值。
与会学者指出,吕振羽和许多杰出的无产阶级战士一样,经历了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思想历程,爱国主义思想是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其自己的特点。吕振羽的爱国主义思想,所达到的程度,和他的史学成就一样,在中国史学界也是出类拔萃的。
这次会议不但从宏观上对吕振羽的思想进行了探究,而且进行了深入的微观剖析,对过去研究不多或尚未进行研究的一些问题,一些学者提供了一批质量上乘的研究论文。如有的代表认为,在本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国学术界研究孔子高潮中,吕振羽用唯物史观对孔子进行了较深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孔子研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孔子研究发展史上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吕振羽在中国墨学史研究上,也是最早应用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法,开展墨子和墨学的新评论,把“五四”以来的“扬墨抑儒”的学术思潮,推进到马克思主义阶段的第一人,他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有的学者认为,吕振羽探讨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现象的出现是从消费入手的,他以消费为出发点研究明代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客观地揭示了过程的本身,给后来学者以方法论的启示;还有的学者认为,吕振羽关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前途的思想,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有很大的贡献和帮助。湖南学者对抗战初期吕振羽在湖南的抗日文化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他们认为抗战时期吕振羽在湖南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在思想上唤醒了同胞的民族觉悟,鼓舞了湖南人民的抗日爱国热情,代表着正确的方向,吕振羽是湖南抗日救亡运动的卓越发动者和抗日烽火的文化传人。与会学者特别对吕振羽的史德,对吕振羽以社会价值为尺度的人生价值观,以社会进步与民族解放为依归的人生道德和个性塑造,求实、求真的学术个性,律人律己的物质观和伦理观进行了高度评价。他们强调,吕振羽的史学研究成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他的道德思想同样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吕振羽崇高的道德风貌是一面镜子,又是锐利的武器,对于武装史学工作者,增进史识,提高史德,推进史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还明确地指出,吕振羽有两方面最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第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荣辱,始终不渝地忠诚共产主义的高贵品格;第二,终生为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优良学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