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读《鸦片战争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2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开卷有益

  读《鸦片战争史》
邱远猷
在香港回归之际,萧治致主编的《鸦片战争史》一书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部66万字的专著,把鸦片战争不仅当成一个历史事件来叙述,更是作为一个历史时期,一次社会大变革来研究。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过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两次大变革,而鸦片战争引发的这次“千古奇变”,则是从古代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大变革。为了说明这次大变革,全书13章,用了5章谈战前背景情况,4章谈战后变化,仅用4章谈战争经过。在论述中,著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把这次社会大变革放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去衡量,置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范围内去探讨;联系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外形势,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思想、中外关系等方面进行多层次的考察,深刻阐明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及其重大影响以及这次大变革的特点。这就使我们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了解。
以往国内鸦片战争专著,在谈战前情况时,研究中国较多,而对矛盾主要方面的英国研究较少。该书研究英国较多,除了用第三章整章篇幅概述了战前中英关系的发展外,还在第五章用了大量篇幅论述了英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情况及其对世界的侵略形势。这些分析使我们能够比较透彻认识到为什么英国要发动鸦片战争?为什么只能在19世纪中叶发动?而且通过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这时只有英国才有条件发动侵华战争?这就突出了英国在“侵略的西方”中的主角地位。
为了广泛吸收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十余年来著者花了很大力气收集和翻译外国学者的研究著作,除了公开出版的《外国学者论鸦片战争与林则徐》等书上的多篇译文外,还有未公开发表的译文上百万字。该书以其翔实史料作扎实基础,既充分吸收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又提出不少新见解。如对战前清朝内部弛禁与严禁两派斗争的看法,认为有过弛禁(许乃济、王玥奏折)与严禁(朱嶟、许球、袁玉麟奏折)的斗争,是1836年的事;至于1838年黄爵滋上奏力主严禁鸦片引起的一场大讨论,大家发表的意见,中心是如何有效地严禁鸦片,而不是严禁或弛禁两派之争了,事实上各省督抚将军所有复奏没有一个是主张弛禁的。又如对战前清政府对外贸易限定广州一地和随后颁行的各种限制中外交往的措施,除作出辩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外,提出长期以来称之为“闭关政策”,是不确切、不科学的;将之称为日益“严格限制中外交往的政策”,比较合乎实际。此外,对西方各国谁最先到达中国、什么时候到达中国?葡人何时窃据澳门?1840年英国议会的辩论,是否以微弱多数通过了英女王提出的对华作战方案?鸦片战争何时开始?1840年7月初英舰“布郎底”号侵扰厦门的记述,是按以往魏源、梁廷枏的说法,还是按当时英军翻译罗伯聃的亲历记与闽浙总督邓廷桢事后的奏折?都作了考究、论证,择善而从,并提出自己的新见解,颇有说服力,令人耳目一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