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陆启铿猜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自强与助残

  陆启铿猜想
文生
在我国6000万残疾人中,有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数学家。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启铿。
31年前,发表在《数学学报》上的一篇题为《关于常曲率的K?hler流形》的论文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篇文章的作者陆启铿同样也为世人所瞩目。文章提到的伯格曼核函数有没有零点这一问题,被波兰数学家M·斯卡里津斯基(Skwarczinski)称为“陆启铿猜想”。这个猜想成为国际数学界的一个著名命题。
陆启铿1927年5月17日出生于广东佛山,幼年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1938年日军侵占广东,陆启铿随父母逃难到澳门,小学未毕业即失学。1942年,他以同等学历考取澳门中山县联合中学高中一年级,1943年转到澳门中德中学。两年后,他考取了中山大学先修班。由于家贫供不起生活费,未满18岁的陆启铿只好到广东新会县桐井乡中心小学任教。
1946年夏,陆启铿考入中山大学数学天文学系,为了取得维持生活和学习的费用,他不得不拖着病残之躯,每周拿出四天时间去佛山做家教,为他人补习功课,暑假便到各种补习班任教。他以这种半工半读的方式艰苦地坚持到1950年大学毕业。
陆启铿完成的毕业论文题为《模函数》,文章显现的作者对数学的分析才能和深刻的理解力,引起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关注。于是,陆启铿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了一名研究实习员。
1954年,陆启铿在华罗庚指导下,完成了第一篇论文《?函数的富氏系数》。从1956年开始,华罗庚与陆启铿合作写了几篇关于典型域的调和函数论的文章。此后,在中国科学院权威的研究刊物《数学学报》、《物理学报》上,人们便可经常看到陆启铿的名字。
1980年,陆启铿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副所长,受所长华罗庚委托主持全所的日常工作。同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及数理学部常委。
陆启铿常说:“我不是天才,做出一些工作完全是下苦功夫的结果。”“学报上发表的论文也许是吸引人的,但实际的研究过程却是夜以继日绞尽脑汁的苦思过程。”是的,人们从陆启铿教授的身上,看到的不正是这种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