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十年寂寞注《本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十年寂寞注《本草》
钱超尘
刘山永,出生于四川省康定县,三岁患脊柱结核病,因家境贫穷,治病困难,致使脊柱严重弯曲。
刘山永的父亲刘衡如教授30年代在四川大学任教,精通中医。受父亲的熏陶,刘山永自幼便对研习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64年,刘山永来到北京,在父亲指导下深入研读中医经典。后来,他拜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程莘农教授为师,深得他们在中医文献研究和针灸治疗方面的真传。这一时期他不断为邻里治病。由于刘山永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根底,善于辨症施治,治病效果十分显著,他居住的小小宅院,每天都有很多患者前来就诊。后来,刘山永在北京市西城区厂桥医院从事针灸工作。一干就是13年。这13年是他在医疗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的时期,他运用传统医学理论,坚持内治外治并举,同时,运用磁疗、穴位注射等多种综合治疗手段,进一步扩大了医疗范围。
在此期间,刘山永利用夜晚和节假日深入钻研中医古典著作《灵枢经》,先后撰写了《谈〈灵枢·骨度〉中的度量问题》、《〈灵枢·骨度〉背骨段校勘问题之我见》、《〈灵枢·骨度〉柱骨辨》、《划线定点是〈灵枢·骨度〉中的度量要领》等重要学术论文,发表在我国著名学术刊物《中国医药学报》、《中国针灸》等杂志上,受到中医文献专家与针灸专家的普遍重视。
父亲的过世给刘山永的生活带来了不幸和转折。
刘山永的父亲刘衡如是中央文史馆馆员,曾整理校勘40余部中医古籍,其中对《本草纲目》投入精力尤大。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为了祖国医药学事业取得更大的进展,刘山永毅然辞去公职,专心致志闭户著书。
刘山永以最早刊刻的金陵本《本草纲目》为底本,对父亲校注的《本草纲目》逐字逐句地进行校勘,边校边改,补充、删削父亲的校勘记,并根据从金陵本中新发现的资料,重新撰写了大量校注。10年面壁,《本草纲目》新校注本终于脱稿。全书校注16000余条,其中刘山永新增校注4000余条。新校本被有关专家认作是“自初版金陵本问世至今凡400年来文字最准确、药图最精美、校注最完密、考证最详审的一部皇皇巨著”。
校勘中,刘山永不以把金陵本作为底本为满足,他博考众本,详别是非,先后到北京图书馆、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等10余家大图书馆查阅了从明万历癸卯至清光绪乙酉凡280余年共计九种《本草纲目》的不同版本。刘山永许多校注,充分反映了这些不同版本的特点与贡献,是对迄今为止《本草纲目》研究成果的一次大整理、大浓缩,对于阅读研究《本草纲目》具有很大价值。
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以宋代唐慎微撰著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蓝本,但《证类本草》先后有几十个版本。校勘中,刘山永以巨大毅力通览这几十种版本,从中选出15个版本作为校注时的重要参考书,并第一次发现李时珍撰著《本草纲目》时所参阅的《证类本草》既不是宋、元时代版本,又不是明代成化年间的版本,而是明代嘉靖年间由王积写序刊刻的《证类本草》传本。这是《本草纲目》文献研究的一大发现,对于校勘学、版本学和《本草纲目》校勘与研究均有极大意义。
1996年10月,李时珍故乡湖北省蕲春县召开李时珍全国学术研讨会,刘山永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报告以丰富的史料、严密的逻辑论述了《本草纲目》问世400年来版本演变的历史,受到与会者热烈欢迎。会后,刘山永被选举为全国李时珍研究会副主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