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久违了,文学书刊的插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5
第12版(副刊)
专栏:文艺片谈

  久违了,文学书刊的插图
周明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便会发现近年来的文学报刊和文学书籍中已经少见精美的插图了。说得严重点,几乎绝迹了!然而最近我却连续几期在《小说选刊》的封二、封三上惊喜地看到了“名著插图作品欣赏”——鲁迅的《阿Q正传》、《故乡》、《风波》、《药》,老舍的《离婚》以及外国名著的插图,令我爱不释手,反复赏阅。由此,我联想起我在《人民文学》工作期间,60年代中叶,刊物主编张天翼、陈白尘、李季等前辈作家,在主持刊物工作时,十分重视作品的插图,要求每期刊物的头条、二条重点作品必须有精美的插图;插图作者要找一流的画家。所以那时编辑部的美术编辑除了管版面设计外,还要负责同画家经常联系,组织插图稿。有时,我们这些文字编辑也插手组画稿。我印象中,那时活跃于美术界的一批老中青的著名画家如袁运甫、张仃、张乐平、张正宇、周令钊、古元、华君武、彦涵、王叔晖、曹辛之、吴冠中、黄永玉、范曾、刘勃舒、姚有多、吴静波、董辰生、缪印堂、周思聪、何韵兰、袁运生、李焙戈等都是《人民文学》热诚的支持者和插图作者。
当时,《人民文学》不仅在全国各地拥有一批可靠的、极具实力和潜力的作家队伍,同时还有一支过硬的画家力量。这两支不同专业的队伍强有力地支撑着《人民文学》刊物,使这本刊物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和良好的声誉。
那时,编辑部每月都有编前会。会议多由主编张天翼、陈白尘、李季亲自主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让分管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曲艺、戏剧的“各路诸侯”自报手头组织或发现的好稿子,组织这一期的版面。刊物发表什么作品当然是版面的中心,但几位主编在拍板定稿、定版面之后,便十分强调重点作品必须有好插图,要使读者在你的刊物上既读到好作品,又能欣赏到好插图。而对插图的要求,不是为了图解作品,它本身应该也是高水平的绘画作品。它只应使文学作品增色,而不是减色。好的插图同文学作品是相得益彰的,甚至还可以对文学作品起到一种补充和丰富读者想象的作用。我们的古典文学就有着插图本的传统。
可以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插图,它是在视觉形象上把作品中的人物、环境具象化,是读者在阅读某部或某篇作品时所想象的应达到的艺术再创造。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留下更突出、更鲜明、更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让文学书刊中的插图减弱甚至消失,应该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让读者在报刊中、书籍中既能阅读到动人心弦的好作品,也能欣赏到如临其境的好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