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为希望的田野添春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6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希望的田野添春色
本报评论员
从今天起,本报开始连续报道部分文明村镇示范点的做法和经验,以推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更好地开展。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一是人口众多,我们国家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农村;一是潜力巨大,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潜力都很大。村镇建设得如何,农民的精神面貌如何,对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而相对于城市来说,当前绝大多数农村的经济文化基础都比较落后,各方面条件也比较差,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更为艰巨。因此,各地领导有必要对创建文明村镇的活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支持。
创建文明村镇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集镇为重点,以镇带村,制定规划,逐步推进。根据当前多数农村的实际,在创建文明村镇时,要注意做到“三个结合”,即: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结合起来,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民服务的功能结合起来,同计划生育、节约土地、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同维护广大农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这样,创建文明村镇的活动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
在创建文明村镇的过程中,各地都创造了一些好的办法,比如,从创建文明户抓起,评选“十星户”,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乡规民约,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美德,提倡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等等。这些办法切合当前农村的实际,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应当坚持下去。
去冬以来,各地广泛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促进了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把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开展得更好,为希望的田野增添无限春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