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星星”牵动村民心——吉林梨树县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6
第1版(要闻)
专栏:文明村镇示范点巡礼

  “星星”牵动村民心
——吉林梨树县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李安达
在吉林省梨树县泉眼岭乡蒋机房村采访,党支部书记崔文才介绍了这么件事:去年4月,农民陈福发家发生火灾,五间正房及所有财产付之一炬。正在陈福发急得走投无路之时,全村老乡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村里送来了7000元借款,村民都来无偿帮工,灾后七天,五间崭新的砖瓦房已经盖好,院子收拾一新。大家没肯吃陈福发一餐饭,没要一分工钱。陈福发见到记者时,仍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说:“这全是‘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带来的变化,团结互助的风气大大发扬。”
梨树县是著名的产粮大县,连续多年粮食产量列全国的前10位。1991年,县委、县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又把精神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把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归纳为10个方面,每个方面形象地用一颗星来表示,在全县336个村14万个农户中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这“十星”为:五爱星、致富星、文教星、计生星、新风星、法纪星、团结星、勤俭星、义务星、卫生星。县里按10颗星的内容制定了10款30条具体标准。如“五爱星”就包含拥护党的领导、保质保量完成国家定购粮任务、照章纳税、及时缴纳政策规定的各种提留等内容。以村为单位,年终对照标准每个农户先自评,再村民小组评议,然后村党支部定星,最后张榜公布。每个农户家门口都挂上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牌,够哪颗星的标准就在上面挂上哪颗星,评上几颗挂几颗,一年一评。现在14万农户除呆傻、严重疾病等特殊户外,有12.5万户参评。去年,全县评上十星级文明户1.88万户、九星户3.75万个;六星以下的户只占参评户的7%。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荣皎说:“这个活动,把大道理具体化,把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喊得紧,措施空,落实松’的现象。现在,大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令,小到邻里团结、家庭卫生,都能在各家门上的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牌上表示出来。”
农民都把星多星少当做“脸面”,户户都为挂在自家门口的红牌上增星而努力。大房身乡后房村在活动开展的第一年,全村23名党员没有一家评上十星。党支部马上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每人根据自己的不足定出切实可行的增星计划。现在他们户户都增了星,有7户评上了“十星”。
泉眼岭乡蒋机房村二社有个农民,由于重男轻女思想作怪,儿子供到大学毕业,女儿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就不让读了。在评星活动中,大家指出他不贯彻国家义务教育法,文教星没评上。他觉得很不应该,立即把已辍学三年的女儿送回了学校。孟家岭镇下安村一名妇女没有评上新风星,她走了20多里路去找镇党委评理。镇党委来村召开村民评议会,大家举出了她对公婆不孝敬的事实。这回她服气了,当场向公婆道了歉,并表示一定要争回这颗星。
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创出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弘扬了农村文明健康的新风尚。各村根据县里制定的统一标准,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各项指标进一步细化量化。梨树乡霍家店村党总支办公室主任崔文彦向记者介绍了本村的“致富星”标准:家里必须有一个致富项目,当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为了使农民尽快致富,村干部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定项目、筹资金、找销路。现在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户多业,一人多技的经济发展格局。
白山乡岫岩村过去有句口头禅:“宁舍苏杭二州,不舍岫岩沟。”连外村耍钱的人都在此留连忘返。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以来,大家都用十星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村风民风有了很大变化。有个农民因耍钱没评上“法纪星”,儿媳妇都说不上。后来他改了这个毛病,儿媳妇也娶到家了。现在这个村耍钱的基本没有了,学科技文化,找致富项目的多了。过去与邻里之间为了一点宅基地界,一条垄沟地经常吵闹打斗,现在这类事不见了,都能互相谦让。全村几十里村路路面平展,院障整齐。不管什么时候下雪,只要雪一停,村民们都主动把路上的雪清扫得一干二净。村风大变,经济发展。去年,全村487户中有211户评上了“致富星”,人均收入2300元,比1990年增长一倍。村民们把过去的口头禅改了一个字:“宁舍苏杭二州,不离岫岩沟。”嫁出去的姑娘,都不愿把户口迁走。
县委书记刘崇东说:“农民变成独立的生产经营体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怎样才能抓出成效?我们找到了争创十星级文明户这个成功的载体。这个活动,既体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又充分发挥了农民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了把这一活动坚持下去,搞得更好,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对56个先进集体、71名优秀组织者、250名十星级文明户代表进行了表彰和宣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