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来自伽师的报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6
第4版(要闻)
专栏:

  来自伽师的报道
新华社记者刘同起张先国
震区里的中流砥柱
“轰隆隆”,沉闷的地声传来,大地颤抖着,一排排房屋摇摇晃晃。
地震就是命令。首先冲向震区第一线的,是伽师县的共产党员们,是伽师县的各级干部们。
4月11日,地震发生后三小时,记者赶到震灾最为严重的江巴孜乡,见到了正在组织抢救伤员的乡党委书记王起升。浑身尘土的王起升,已经一连跑了几个村子,这一个多月来,他没有回过一次家。
在和夏瓦提乡连帕村,4月11日的地震将全村100多户民房全部震倒震塌。当时正在棉田里播种的村支部书记吐逊·牙生马上跑回村里找到5名党员,到受灾最重的农民家里帮助抢挖牲畜、粮食,一口气干到了天黑。连帕村村民艾海提·卡德尔深有感触地说:“关键时刻,还是党员干部的风格高哇!”
4月11日地震发生后,县里的23名领导迅速下到几个受灾最严重的乡,组织指挥救灾工作。全县各乡村所有在家的领导也都立即投入到本乡村的救灾组织岗位。
病人的临时家园
在伽师县地震灾区数万个防震棚中,县人民医院的临时病房是最大的一个,近百名伤病员在这里接受治疗。院长亚森·买买提说:“我们要让失去家园的病人在这里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住院部设在医院院子里的空地上,密闭性较好的帆布帐篷分别充作手术室、药房和产房。临时病房面积约200平方米,有近80名病人住在这里,棚内护士们在密排的铁床间穿梭忙碌。一个星期以来,这家医院共救治了34名受伤的群众。自1月21日以来,当地发生了六次六级以上强震和3000多次余震,但这家医院接生了122个婴儿,其中有11名婴儿在帐篷里出生。40岁的维吾尔族妇女帕得娜尼莎汗在一星期前的强震中剖腹产下了婴儿,她笑吟吟地说:“医生们用不怕死的精神为我做完了手术。”
不时传来读书声
面对教室被震裂震毁等重重困难,伽师132所中小学和158个教学点,在平均每天持续发生近60次余震中,坚持不停课,基本保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县二中党支部书记李洪兰告诉记者,全校小学部和初中部共24个班都搬出了教学楼,小学部14个班已搭起了防震棚,初中部10个班还在露天上课。她说,搭建防震棚的材料已准备好,10个初中班几天内也可以搬到棚内上课。
记者又来到县第一小学,发现两排教室内空空荡荡,而操场上却热闹非凡。防震棚内,不时传来琅琅读书声。另有几个班的小学生,则由于本班的防震棚还未搭好,正席地而坐,听老师讲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