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让农民受益是搞好合作医疗的关键——对农村合作医疗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6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让农民受益是搞好合作医疗的关键
——对农村合作医疗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之二
本报记者王传伟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路。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后,合作医疗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造了不少新鲜经验。在上海、苏南等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已达80%,保障程度和抗风险能力也比较高;在比较贫困的地区,如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江西宜黄县等地,合作医疗也再度兴起;在经济欠发达的河南开封县仅用两年左右时间,合作医疗覆盖农村人口已达90%以上。
开封县有20个乡镇(场),359个行政村,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万。1994年农民人均收入967元,1995年农民人均收入1286元,县财政收入5018万元。1995年7月底,各乡镇都恢复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合作医疗的行政村,占其总数的98.8%,参加的农民占总人口的93%。他们认为,要搞好合作医疗,一要领导重视,领导机构得力;二要建章立规;三要严格管理监督。关键是让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受益、满意。
该县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一、筹资多渠道。建立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国家引导支持的筹资机制。各乡镇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个人实际承受能力,确定筹资额度。国家投入由县乡财政负担。1995年财政投入20万元,各乡镇少者0.5万元,多者2万元。县里决定从村提留的公益金中按每人2元提出作为集体投入,1995年全县集体投入近120万元。个人投入在夏、秋两季三项提留时统一提取。1995年全县共筹集合作医疗金504万元。其中县乡财政投入占3.1%,集体投入占23.1%,个人投入占73.8%。目前全县筹资低者年人均5元,最高为22元。人均10元以上的乡14个,占70%,人均5至9元的乡6个,占30%。
二、合作形式多样化。减免补偿项目、比例,因地制宜,不求统一。根据各乡镇不同的筹资标准,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筹资年人均10元以上的乡实行“合医合药”,按比例补偿医疗费和药费,门诊、住院减免报销比例为20%至35%。最高补偿800至1500元,对因病致贫户,从风险金中进行高额风险金补偿。筹资额在9元以下的乡镇实行“合医不合药”,即只减免补偿医疗费。
三、由单纯医疗型发展为医疗预防型。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他们将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合作医疗的服务范围,使合作医疗的“合作”范围由单纯的医疗拓展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综合服务型。具体做法是:合作医疗基金总额的80%为医疗基金,10%至15%为预防保健基金,5%为风险基金,5%为储备金和管理费。为解决受益不公的问题,乡卫生院还巡诊到户,为农民进行体检、治病,并建档案卡。这样既扩大了受益面,又做到了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四、乡村卫生管理一体化。管理形式采取以村办院管为主,院办院管、院村联办、村村联办为辅的模式。基本要求是村卫生所人员由乡卫生院统一聘用,业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购销,财务统一管理。此举规范了农村卫生组织的行为,保证了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
五、建立监督机构,实行严格监督。为搞好民主监督,让群众放心,各乡镇都成立了由乡人大主席任组长的监督小组,各村建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小组。合作医疗基金由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统一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留或挪用。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监督审计制度,专人专帐,日清月结,定期审计和公布帐目,接受群众民主监督。
当然,其他各地也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如河北广平县在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上就创造了好的经验。他们强化了领导,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由乡卫生院按照“集中管理,单独建帐,专户储存,收付审计,专款专用,专人负责,乡村核算,互不平调,余额结转,定期公布”的原则进行管理。由乡主要领导“一枝笔”审批,严格把关,并教育医务人员优质服务,使有限的合作医疗基金发挥更大效益。
福建龙岩市从反复的实践中认识到,不仅要管好用好合作医疗基金,而且要经过科学测算,以筹定支,量入为出,做到略有结余,有所积累,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他们以资金再滚动,建立合作医疗基金的增值体系。他们利用资金闲置期,在不影响病人报销和不违反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安排有息储存或投资,盈利全部返还基金会。这样可以增强合作医疗组织对风险的自我抵抗能力。
至于补偿办法,各地的做法和认识也不尽相同。龙岩市的做法是“保大不保小”。理由是:对已摆脱贫困、逐步走上小康的山区农民来说,支付小伤小病的费用已不成问题,但遇大病住院,多数农民家庭都承受不了,一个主要劳力住院可使一家返贫数年。因此,他们推行“保大不保小”的大病统筹式的合作医疗制度。他们认为这样做可满足农民的需要,符合当地的现实。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再过渡到既保大又保小,既保治又保防。
与之相反,广东恩平市实行的是“补小不补大”。他们认为这样受益面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得到补偿的机会多,有利于有病早治,以免小病不治拖成大病。将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筹集的医疗基金多了,再实行“补小也补大”。
而开封县则根据不同情况,同时实行“补小不补大”和“补大也补小”两种不同的做法。即在实行“合医合药”的乡镇采取“补大也补小”的办法;在实行“合医不合药”的乡镇则实行“补小不补大”的办法。
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采取哪种办法,都必须充分听取当地农民的意见,以多数群众赞成满意为原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