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无翅也飞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5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风雨人生

  编者的话
真是应了“无巧不成书”那句老话,编者几乎是同时收到两封讲述残疾青年故事的来稿,而两位故事的主人公也几乎称得上是同名同姓——一个是湖南炎陵县的唐军,另一个则是四川江安县的唐均。儿时一次意外的事故,使唐军成了一个没有双臂的孩子;而唐均则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就因先天的残疾失去了许多儿时的欢乐。他们的一生该怎样度过?我们每一个健全人该怎样对待我们周围像他俩一样的残疾人?相信读者会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无翅也飞翔
陈国忠
唐军出生于湖南省炎陵县塘田乡新坪村。1986年1月8日,他去村里的变压器房玩时,不小心被高压电触中,双臂被烧焦,在医院做了截去双臂手术。那年,唐军6岁。
失去双臂就如折了翅的雄鹰,折翅的雄鹰更要奋力飞翔!
1995年6月18日上午8时30分,唐军走进中考考场,坐在一张与凳同高的特制的桌子前。他的同学唐波帮他拿出文具,并帮他打开试卷。考试的铃响了,唐军开始用脚答卷。
由于高位截肢,血液循环系统受到影响,唐军的身体很虚弱,稍一用力就会出汗。几道题做下来,他已经大汗淋漓了。他偏头将脸上的汗珠擦在短衫上,将脚上的汗甩在旁边。他不停地重复着这个动作,他不愿把试卷弄脏。
为了在考试的时候不上厕所,他不让自己喝水。他干渴得脑袋发晕,但他命令自己坚持住,他清楚身后有无数双眼睛在关注着自己。
中考成绩出来了。唐军没有辜负人们的厚望,他七门功课考出了660分的优异成绩。
因考虑到唐军的学习、生活和分配问题,一开始,没有中专学校同意录取他。父亲唐俊龙带着他四处奔波。株洲工业学校获知这一情况后,校长曾湘漳当即表示:“咱们社会主义学校的大门,要向唐军这样品学兼优的学生敞开。”学校通过努力,征得了省、市教委的同意,又与炎陵县政府和民政部门达成协议,商妥了他的毕业分配问题。这样,唐军终于成了株洲工业学校的一名定向收费新生。同时,学校考虑到唐军家庭经济困难,对他只按公费生的标准收费,每年可减免1600多元。
记得当年唐军出事后,看到伙伴们都去上学,唐军也吵着要去。父亲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他送到了村里的小学。面对这样一个残疾孩子,段乔华校长表示十分为难——一个失去双手,不能写字,连上厕所都要人帮忙的小孩子怎能读书、识字呢?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呀!也许是唐军急切的读书欲望感动了段乔华校长。段校长终于答应了。他要唐军先坐在教室里试着听听看,可以不做作业。
唐军的班主任是50多岁的女老师万梅秀。一次上体育课,同学们都在学做广播体操,唐军在操场边玩。他漫不经心地用脚夹起一颗小石子扔来扔去。他的这一动作被万老师看到了,她把唐军叫到办公室,兴奋地说:“唐军,你能用脚夹石头,或许也能用脚写字呢?你试试看!”万老师按着唐军坐下,拿了一支铅笔放在唐军的右脚两个脚趾之间。万老师又帮他用左脚抵着右脚,使劲用脚写,但脚好像是木头似的,根本不听使唤。唐军几乎绝望了,但万老师却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把着脚教他,唐军反反复复写了几十次,终于写出了歪歪斜斜的“唐军”两个字。
唐军的脚夹不住笔,他父亲就用布条子把笔捆在他的脚趾上。为了增加脚趾间的缝隙和张力,唐俊龙将棉花卡在儿子的脚趾间。
为了用脚方便,唐军告别了袜子。冬天,他的脚被冻得红肿、裂口。为了练习脚的灵敏度,唐军每天都要压腿,把腿跷在凳上,用头碰脚尖。为了做到生活基本自理,唐军还练习用脚向高处取东西,一只脚独立支撑身体,另一只脚努力地向上、向上……
1992年7月,唐军参加全县统考,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塘田中学。
唐军的父亲说:“让唐军树立生活的信心,拥有正常人的生活,他自己做不到,我们也做不到,是大家,是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帮唐军做到了!”
唐波和唐军是同乡人。1986年,他和唐军一起进校读小学,当班主任万梅秀老师问谁愿意照顾唐军时,他将一双小手举得高高的。从那一天开始,他天天陪唐军上学、回家,每天为他收书包,为他打开教科书,陪唐军上厕所。要是碰上下雨天,他还得为唐军撑伞。读初中三年级时,唐军没有寄宿,经常补课,而他家离学校又比较远。每天晚上补完课后,唐波就打着手电筒,沿着山间小路送唐军回家,然后沿着山路返回学校。遇到冬季天下雨,就更艰难了,唐波除了打手电筒外,还要撑伞,天气又冷,返回学校时,满脚是泥,衣服也被淋湿了。有关部门曾授予唐波“湖南省学雷锋标兵”、“全国学赖宁奖章”、“株洲市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1995年秋天,株洲工业学校在破格录取唐军入校的同时,也破格录取了唐波。
从小学到初中,唐军不但得到了许许多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的关心,还得到了炎陵县政府领导的关心。当县政府领导见唐军用脚在地上写字时,特地叮嘱县家具厂为他做了一个写字台。家具厂领导亲自将写字台送到了唐军家中。
1995年秋天,县里为了解决唐军的后顾之忧,又与株洲工业学校共同商定,毕业后由县里负责安排唐军的工作。
入学不久,便迎来了唐军的16岁生日。那天,一张张贺卡似花絮一般从全校各班飘到唐军面前,一句句温馨的祝福如春风拂过唐军的心坎。唐军又一次被深深地感动了。此后,唐军的身边又出现了更多的相助者,每天都有同学争相为他打水买饭。
唐军的班主任翁辉老师,见唐军的脚因放在外面写字,冻得通红,便上街买了两双新袜子,将袜子剪开、缝好,连夜赶制了两双特殊的脚套。
每个任课教师也对唐军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刚学珠算时,唐军因为拨子速度跟不上,心里很苦恼,也很泄气。教珠算的易友良老师比他心里更急,冥思苦想,给他创造了“一目五行”(别的同学“一目三行”)的教法,让他借助心算,少拨算子。唐军很快掌握了“一目五行”法。学计算机时,同学们都是两人一台电脑,计算机老师何锦特别照顾他,让他独用一台,还用纸箱子把键盘固定在地上供他操作,使唐军很快掌握了电脑操作的基本技法。每到放假,学生科的老师都要亲自落实假期陪护唐军回家的人选……
现在,唐军的学习成绩已由进校时班上的十几名跃升到第四名,顺利通过了珠算四级考试,还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他还报名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打算在中专毕业前后拿到大专文凭。
或许是因为承受了太多的爱与关怀,唐军对这个世界充满感激。
1996年10月4日,唐军在街上碰到一个从邵阳农村来的少年,因出门寻找离家出走的母亲而流落街头。问明缘由后,唐军把他带回学校,发动班上同学给他捐了30多元路费。
唐军来株洲读书一年多来,先后有株洲市铁路三中、株洲市化工厂子弟学校等单位请他去作报告。他那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听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