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老乡”,不必自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8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老乡”月谈

  “老乡”,不必自卑
夏珺
某主办单位欲举办一个“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展销会”,不料响应者寥寥。经多方打探,方知并非企业不愿参展,而是不想要“乡镇企业”这顶帽子。
笔者在采访中也常遇到类似情况。一些乡镇企业很想宣传,扩大企业知名度,接待采访很热情。但末了厂长却“追加”一个条件:“见报时最好别说我们是乡镇企业。”有一次,我采访某市主管乡镇企业工作的领导,他绘声绘色地向我介绍某乡镇企业设备如何先进、管理如何严格、效益如何之好,最后说:“你可以去看看,一点都不像乡镇企业。”我问:“那您说乡镇企业应该是啥样子呢?”他先是一愣,待反应过来,自知失言,遂哑然失笑。
本身就是乡镇企业,却不愿说自己是乡镇企业,似乎“乡镇企业”是个不光彩的字眼儿,避之唯恐不及。此种怪现象或可称之为某些乡镇企业的“自卑情结”。缘何自卑?大约源于这样两条:一是城乡差别,一沾上“乡”字似乎就代表落后、老土;二是乡镇企业的前身社队企业是所谓的小加工、小机械、小煤窑等“五小”工业,总之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自觉比城里的大工业矮半截;三是社会上有一些人对乡镇企业始终怀有偏见。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乡镇企业突飞猛进,异军突起,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骄人业绩。“八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净增量的30%、工业增加值净增量的50%、出口商品交货值净增量的45%和农民人均收入净增部分的50%均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被国外舆论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
乡镇企业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从日用消费品到生产资料以及各种服务业,几乎无所不有。统计资料表明,原煤的40%、水泥的40%、食品饮料的43%和服装的80%产自乡镇企业,就是在一些高科技产品领域,“老乡”也有了一席之地。乡镇企业的产品也一改从前的“傻大黑粗”形象,创造出了一批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如科龙电器、三角牌电饭煲、红豆衬衫、森达皮鞋、黑五类系列食品、三U家具,等等。乡镇企业的产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乡镇企业已成为增加社会有效供给的一支有生力量。
乡镇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风雨坎坷,也遭受过冷嘲热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乡镇企业日益赢得社会的公正评价,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邓小平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乡镇企业的历史功绩都多次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作为乡镇企业的从业者或领导者,应为乡镇企业感到自豪和骄傲,而没有理由自己看不起自己。乡镇企业并不低人一等,社会各界也应多了解乡镇企业,对乡镇企业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诚然,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参差不齐,甚至良莠互现,也不排除有生产低劣、假冒产品的,但不能因为有几颗老鼠屎而倒掉一锅好米。那些有“自卑情结”的“老乡”应丢掉包袱,轻装前进,只要你的产品质量过硬,在进军市场时,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宣称:“我是‘老乡’我怕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