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名村要创名牌——访前进中的华西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8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企业风采

  名村要创名牌
——访前进中的华西村
本报记者龚永泉
“说起我们华西村,全国不少人都知道,但要问我们村有些什么产品,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因此,我们现在正着力于创名牌产品!”江苏华西集团总经理吴协东快人快语。
华西集团公司下属40多家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1亿多元,流动资金3亿多元,去年总产值达20.9亿元,比1995年增21.7%。长期以来,华西集团一直强调要做到“三真”,即讲真话、卖真货、定真价。他们定出规矩,对不讲信用的企业,厂长要检讨,对客户造成损失的,要加倍赔偿,集团负责人还要亲自上门道歉。
随着市场的变化,他们认识到,产品单是讲“三真”不够了,还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创名牌!去年,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商标局的直接关心下,一下子多门类注册了“华西村”牌、“仁宝”牌商标44个,使华西集团生产的众多产品用上了统一的商标。
问起为什么直接用村名和人名作商标?村党委书记吴仁宝说:“这是自加压力,搞得好,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搞不好,就要毁坏华西村和我的名声,对生产厂的厂长、职工就有极大的压力和警示作用,只能搞好,不能搞坏。”
在华西精毛纺总厂,记者看到厂房上一米见方的立体标语:“欲创名牌产品,先塑名牌职工”。村里别出心裁建立了“精神文明开发公司”,专门抓文化教育、环境卫生,举办各种培训班,结合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法制教育;开办外语、技术等专业班、大专班,提高华西人的“三个水平”:政策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全方位提高村民素质。对于5000多名外来职工,注意从思想上教育,生活上关心,鼓励他们钻研业务,熟练技术。
“过去只会打镰刀,现在能够用电脑。”目前,全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占86%,有大中专生233人,还派遣两名青年去国外留学深造,共引进工程技术人员360多人,有的已进入了村党委领导班子,有的担任了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几年来,华西精毛纺总厂先后投入1.2亿元引进了90年代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形成了洗、纺、织、染、整、成衣一条龙生产,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外销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去年工业产值达4亿多元,利税4108万多元。
华西村在创名牌产品的道路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色金属产品获得了省市优质产品证书,铝板系列通过了采用国际标准的验收,散热器被外商确认为质量免检产品,“华西村”牌羊毛衫获中国第三届出口商品博览会金杯奖,“仁宝”牌西服被评为中国100家名牌西服之一。
华西村总面积0.96平方公里,恰好是祖国版图的千万分之一。目前,华西人已实施走出华西发展华西的战略:投资1600万元在黑龙江肇东和宁夏中卫地区人稀地荒的土地上拓荒建村,并分别对江阴针织总厂、织袜总厂和黑龙江肇东电缆厂等亏损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使企业扭亏为盈。
最近,华西村又定下新的奋斗目标:在今后5年争取实现“八个四”目标:即总产值达到40亿元,利税4亿元,帮助全国各地40个村,创4个名牌产品等。记者深信,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