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山与海的联盟——记贵州省最大的东西合作项目“红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8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东西合作

  山与海的联盟
——记贵州省最大的东西合作项目“红蝶”
本报记者彭俊
编者按: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符合邓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战略,也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协调发展”的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目前,东西合作已成为东中西部地区干部群众的共识,成为中西部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两年来,东西合作已全面推开并取得良好成效。本版今天刊登一组来自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的报道和图片,以飨读者。
在安顺地区镇宁县丁旗镇一个偏远、宁静的小山沟,有一座青岛人办的化工企业,名叫“红蝶”。这是贵州省最大的东西合作项目,被国务院有关领导誉为“东西合作的成功典范”。究竟是什么促使远隔千里的深山与大海连在了一起?又究竟是什么使得这种联盟取得成功?记者近日赴镇宁进行了采访。
青岛——我们是来找饭吃的
这个山海联盟的主角之一是青岛红星化工集团公司。在镇宁“红蝶”的厂部,记者遇到了正在此指导工作的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徐立虎。谈及“红星”为何要远涉千山万水到镇宁创办“红蝶”,徐总工坦言:我们来镇宁,不是简单的扶贫,我们是来找饭吃的。接着,徐先生向记者介绍了“红蝶”诞生的背景。
青岛红星化工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红星化工厂是一个有30多年历史的国内无机盐重点企业,1988年企业效益达到高峰时,兼并了青岛两家化工厂,在此基础上,1992年组建了集团公司。“红星”的拳头产品钡盐60年代就出口日本,曾占有日本钡盐市场的1/3份额,在国际市场上有着极强的竞争力。
钡盐(硫酸钡),是生产电视机显像管玻壳的重要原料,在国际市场上前景广阔。据了解,钡盐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的法宝,要靠质量,更要靠规模。钡盐是一种资源密集型产品,受资源、能源、运输等条件的制约性很强。它的主要原材料是重晶石、煤炭、石灰石,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山区。随着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钡盐产业在原材料相对缺少的沿海城市青岛很难再扩大产量,形成经济规模;另一方面,企业也很难承担成倍增长的运输费用。因此,最近几年,“红星”的效益出现滑坡,企业进一步发展前景堪忧。在这种情况下,“红星”人根据自身是资源密集型化工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大胆地向资源地实行战略转移,寻求企业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增长点。
1992年起,“红星”人开始了西进步伐。当年3月,“红星”在陕西平利县创办了利红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又分别建立了鲁西冠县天然色素分厂和重庆铜梁锶业有限公司。1994年,“红星”人又把眼光投向了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贵州山区……
镇宁——我们把握住了机遇
据了解,“红星”人1994年曾在贵州的习水、织金、黔南州等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了解。那么,最终又是怎样选择了镇宁的呢?镇宁县县委书记罗义贤告诉记者:“我们把握住了机遇。”
镇宁是一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丰富,拥有重晶石、白云石、大理石等十余种矿产,而且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长期阻碍着镇宁经济的发展,“贫困县”的帽子一直摘不掉。进入90年代以来,国家制定了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步伐和加强东西部合作的战略政策。镇宁人决心抓住世纪之交的这次大好机遇。经过反复讨论,县委常委一班人形成了共识:讲天时,中央对贫困县的政策是一样的,讲地利,各有所长,重点要比人和。为此县委要求:大开山门,不计较部门个人得失,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人,以良好的环境留住人,以热情的服务感召人。全县上下形成共识:人人都是投资条件,协力共创投资环境。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和小环境下,机遇降临到镇宁。
1994年,“红星”考察组赴镇宁考察。县长韦林亲自接待了“红星”人。考察组对资源、厂址、交通、供水、供电等几十个问题提出咨询,短短10天,县里就对上述建厂条件作出详细答复,并明确了解决办法和时限。“红星”人十分满意,当即表明了合作愿望。经过反复详细的研究论证,1995年“红星”决定在镇宁投资1.2亿元组建全资子公司——镇宁红蝶钡业公司。
公司组建的过程中,镇宁人更是全力以赴给予支持。县委确定由县长韦林为项目协调人,政府办主任和科技局长为项目联络员,以确保项目实施,并郑重承诺: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红蝶公司“要风给风,要雨给雨”。由于红蝶公司的建设与龙岩飞机制造厂的搬迁同步进行,厂区治安一度不理想,县委分管政法的副书记夏明伦率公检法司四部门领导到红蝶公司现场办公解决厂区治安。为确保矿石运输,分管交通的副县长侯晏和指挥部的同志天天泡在镇坝公路上,县委书记罗义贤亲自召集运矿石的个体联运车队的司机作动员,并到矿山监督第一天的矿石起运……
镇宁的诚意感动了“红星”人,红星集团总经理姜治光感慨地说,“市场经济讲天时、地利、人和,在人和方面,镇宁县是一流的。”双方的密切配合,使“红蝶”的组建工作十分顺利:仅11个半月一期工程就圆满完工,并且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同时确定提前3年上二期工程,被率团前来该厂检查工作的青岛市政府有关领导誉为“红星的镇宁速度”。
“红蝶”的诞生,解除了红星集团的发展困境,也给镇宁县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百姓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1996年“红蝶”投产仅半年(满负荷运转仅三个月),就完成产值3000多万元,为县财政提供税收300万元,直接安排了500多名农民进厂当工人,同时还有数万农民承担了矿山开采、运输、三产服务等工作,带动了近千户农民脱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