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学者楷模人之师表——杨石先百龄追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8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史钩沉

  学者楷模人之师表
——杨石先百龄追思
梁吉生
“杨石老堪为学者楷模、人之师表。”这是聂荣臻同志对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杨石先教授的评价。著名科学家周培源也说,杨石先是“青年学子的良师益友,科教事业的时代先驱,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知识分子的学习楷模”。
杨石先早年毕业于清华学堂,留学美国。历任南开大学理学院院长,西南联大教务长,南开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他把一生无私地奉献给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科学人才,其中十余人成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
杨石先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家。旧中国时期,他三次出国,三次放弃国外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1948年2月杨石先谢绝美国朋友的挽留重返南开大学时,正是中国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决战的严重关头,国民党政府欲将南开大学南迁,并令一批教授离津。杨石先坚定地留下来,加入护校斗争,与广大师生一起迎接了新中国的黎明。
新中国成立后,杨石先全身心地投入高等教育事业的重建工作,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与他亲切握手,使这位化学博士受到巨大鼓舞。他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教育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他很早就提出了把高等学校办成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的思想,重视教学质量管理,强调高标准培养人才。杨石先作为久负盛名的科学家,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农药化学、元素有机化学和植物激素化学领域有着精深造诣和杰出贡献。50年代中期,他以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化学专家兼综合小组组长的身份,参加我国科学远景规划的编制。会后,为了国家的需要,年届花甲的杨石先响应周总理的号召,毅然放弃几十年从事的药物化学研究,带头改行从事农药化学的研究工作,填补了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一个空白。1962年,在周总理和聂荣臻副总理直接关怀下,在南开大学创建了我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化学研究机构——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他亲自兼任所长,先后研制成功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十余种农药,取得了荣获国家科研奖的可喜成果,为自力更生发展我国农药起了重要作用。
“十年浩劫”之后,迎来了科学教育的春天。邓小平同志历经磨难复职后首先抓科学和教育。1978年8月3日,杨石先接到小平同志邀请科学家座谈科教工作的通知,心情格外激动。他冒着瓢泼大雨赶赴北京。会上,听了小平同志的讲话,备受鼓舞,对更快地把科技搞上去充满了信心。他在发言中提出了成立国家科委、选拔优秀科技人才、改善中青年教师待遇、加强对外学术交流等建议,受到小平同志的肯定和赞扬,并指示有关部门采纳实施。年逾八旬的杨石先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更加勤奋地工作。他不顾年迈多病,着手医治“文革”给研究所造成的创伤,还亲自译书,亲自招收研究生。1979年,中央重新任命杨石先为南开大学校长。他担起治理整顿学校、培养人才的重任,每天连续工作十几小时,大力解决困扰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问题,使南开大学及时地完成工作重心的转移,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1985年2月19日,杨石先因患心脏病逝世,享年89岁。邓颖超、聂荣臻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致电哀悼,李瑞环同志等亲往吊唁。万名南开师生胸佩白花向老校长告别。
南开园永远矗立着杨石先献身科学、爱国育才的丰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