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中国消费者协会一项调查显示欺诈成为损害消费者权益公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7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消费者协会一项调查显示
欺诈成为损害消费者权益公害
本报北京4月16日讯记者潘岗报道: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欺诈成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公害。
这项消费者座谈问卷调查活动,是今年3月15日前夕由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全国各地的消费者组织开展的。截至3月11日,共汇集到24个省、区、市1500个县的问卷1.1万余份。在回答“您在1996年是否受到商业欺诈”这个问题时,有7929名消费者回答为“是”,占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消费者的78.4%。在回答“您曾受到何种类型的欺诈”时,消费者认为商品质量低劣而以次充好为害最烈,占54.4%。以下依次为缺斤少两,占51.3%;假冒商品,占34.3%;虚假宣传,占14.2%;骗销,占5.7%;交预付款后不兑现承诺,占3.4%。各地消费者认为,过去一年中最容易使人受到欺诈的销售手段是直销,其次为让利销售、平价销售、有奖销售和出租柜台。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杨竖昆指出,1996年度有78.4%的消费者认为自己受到商业欺诈行为损害,这既说明欺诈成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公害,也说明我国消费者通过学法,知悉了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因而对损害自己权益的商业欺诈行为有较敏锐的感觉。另外,利用消费者不掌握商品价格信息或商品真实情况的弱点,诱使消费者购买高加价商品甚至是假冒伪劣商品的所谓“直销”,从1995年度“欺诈排行榜”的第九位攀升到第一位;以模糊概念使消费者产生价格错觉的“平价销售”,也由第八位攀升到第三位。这两组数据的变化应当引起人们注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