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赵颖华——女教授戴上博士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7
第4版(要闻)
专栏:中华儿女

  赵颖华——女教授戴上博士帽
赵先芝
她没有大学文凭,却经过多年的刻苦自学,于80年代获得硕士学位;今年4月1日,这位已经是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的多才多艺的女子,终于戴上了博士帽。
她叫赵颖华,1954年10月出生在沈阳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小学没毕业就赶上文化大革命,又糊里糊涂上了3年中学,于1972年被分配到沈阳重型机器厂当学徒工。工余,赵颖华自学了初、高中的课本,还在厂办工人大学学了一些大学课程。赵颖华的师傅看徒弟自学英语很吃力,就悄悄说:“你要是有胆量,就跟艾芳林学!”艾芳林原是工厂高级工程师,后被打成右派,正在车间监督劳动,英语极好。赵颖华果然去拜师。艾芳林高兴地对赵颖华说:“我教你学英语,你得教我女儿学手风琴。”赵颖华拉手风琴全厂闻名。两人欣然“成交”。从此,赵颖华晚上一有空就偷偷溜到艾家去学习,一学学了二三年。赵颖华不但看书用功,工作也非常努力,在工厂8年,年年被评为“模范工人”。
1980年9月,赵颖华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大连铁道学院学工程力学,成为当时全校唯一的女研究生。两年后,获硕士学位。1983年,她来到沈阳建工学院任教。
在建工学院,赵颖华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主讲7门有关力学的课程。力学是一门深奥、抽象、枯燥的科学,对于讲力学课,她总有一种危机感,于是加倍努力,认真备课。结果,她讲起课来流畅自如,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很叫座。
1989年以来,赵颖华除讲课外,还承担了12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有的获部级、省级、市级奖励,有的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的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她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反响很好。
赵颖华平生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女博士,可研究生毕业后,由于结婚、生孩子、工作忙,直到1995年10月才有机会作为在职人员申请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被录取后,她虽不跟班学习,但必须跟班考试。一年内,她考完了规定的课程,去年12月24日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这一年,她还完成100多学时的教学工作,并担任了教研室主任,破格晋升为教授。
赵颖华多才多艺,跳交谊舞曾获过奖。在家里,她也是好妻子、好母亲。她和丈夫是中学同学,互敬互爱,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她的丈夫也不示弱,去年考上天津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在父母的熏陶下,女儿学习拔尖,去年考入省重点中学——育才中学特长班。邻居们都夸这是个书香之家。
赵颖华曾两次公派出国进修、访问。1987年秋,赵颖华赴美国进修。她的导师是一位固体力学专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他得知赵颖华没念过正规大学时,对她特别冷淡,并断言她搞不出力学领域的最新课题。可她不服输,埋头苦学,没向导师问一个问题。3个月后,她向导师交了第一篇报告。导师看后,惊讶地问:“你都是自学的?这太不可思议了!”这篇报告后来发表在世界一流杂志《力学学报》上。从此,导师对她特好。1989年春,赵颖华归国时,导师再三挽留她,都被她谢绝了。
1994年春,赵颖华以副教授身份赴美访问。这一年秋,她出席了美国的学术盛会——机械工程年会。此会聚集了许多名人。赵颖华在会上作了15分钟的发言,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的邀请她讲学,有的要同她合作,还有一位教授请她去做博士后,殊不知她当时连博士都不是呢。此次出国,她完成了9篇论文,还带了一名研究生。
现在,赵颖华依然是每天清晨5时起床,做饭、收拾房间,然后跨半个沈阳城,送女儿去上学,回来后正好是上班的时间。她就是这样一个平平常常但又非常出色的女学者。
李德昌是河南省林州市人民法院一名普通的审判员,在法官岗位上十几年来,他秉公执法,廉洁自律,忘我工作。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为他记二等功,林州市政法委号召全市干警向他学习。《中华儿女》下期刊登第七十三篇:《李德昌——红旗渠畔好法官》。——编者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