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国际油价趋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6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国际油价趋稳
顾玉清
国际石油市场经过一年多动荡之后,油价开始从反常攀升走向平稳。今年头三个月,国际油市每桶原油价格下降约5美元。权威人士认为,油价正在向合理的价位调整。
过去一年,油价在波动中连创新高。因受市场的驱动,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一改过去的“限产保价”为“保额保价”,打开石油龙头竞相生产。
据统计,1996年世界石油日产量达7220万桶,比1995年增加3.4%,其中,欧佩克12国日产原油2580万桶,比上年增产4.4%。国际油市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然而油价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在高价位上几度攀升。去年12月16日,伦敦市场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到每桶24.13美元,纽约市场的原油曾达到每桶25.83美元,大大高于1995年平均每桶原油仅17美元的水平,创下了自海湾战争结束以来油价上涨的最高纪录。
人们普遍认为,这种“高产高价”下的升势,是一种不多见的反常现象。
但此类情况发生又非偶然,而是由多方面原因所导致。这除了世界经济增长、原油需求上升,天然气大量使用,以及欧美石油消费国补充不断减少的库存之外,多变的国际政治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为突出的事件是,1996年8月,美国总统以所谓“支持恐怖主义”为由,签署了一项旨在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达马托法案,引起国际油市动荡。联合国因伊拉克进攻其北部地区库尔德人而决定推迟“石油换食品”计划的执行,美国导弹袭击伊拉克南部和巴格达地区的军事设施,也给人们心理上造成极度恐慌,使得油价急剧上涨。此外,投机商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兴风作浪,以牟取暴利,也推动油价上扬。
联合国关于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经历多次波折之后,于1996年12月初得以实施,中断了6年之久的伊拉克石油开始恢复出口。人们原以为,这会对国际油市造成重要影响。有人甚至预测,伊拉克重返石油市场将使国际油价跌到1986年每桶10美元的历史最低点,并可能导致一场新的石油危机。但是,它所带来的冲击波远不像人们预先想象的那样可怕。这是因为国际社会对伊拉克的石油禁运只是部分被取消,而且根据半年出口20亿美元的限额规定,伊拉克每天只能出口约65—70万桶石油,它仅使世界石油供应总量增长0.6%。有关权威人士认为,只要不出现异常情况,产量小幅波动不会对国际油市构成威胁。
但就总体而言,突发因素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价格的涨落最终仍取决于供求关系。从近期行情观国际油市的走势,权威人士普遍认为,1997年原油供求可基本保持平衡,油价将稳定在每桶18—20美元上下,暴升暴跌的现象将会受到多方面的抑制。从石油生产国看,一方面由于受高油价的刺激,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将继续竞相超产,1997年世界石油日产量预计可达7360万桶,比1996年高出140万桶,从而使国际油市供应充足。另一方面,在国际油市起主导作用的欧佩克国家不会超产到让油价跌至使自己“伤筋动骨”的程度。此外,欧佩克超产能力有限,目前超产比较多的委内瑞拉等国的产能已近最高点,再增产的余地很小。未来几年内,主要工业国家和经济发展较快的亚洲国家的经济形势仍将看好,这将成为支持石油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