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6
第8版(体育)
专栏:拂面风

  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阎世铎
自本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性产业结构的调整,体育产业异军突起,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经济,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效益惊人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体育产业总产值约在4000亿美元左右,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体育产业在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发展尤为迅速。80年代末,美国体育产业年产值为631亿美元,超过石油化工业(533亿美元)、汽车业(531亿美元)等重要工业部门的产值,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位居国民经济各行业第二十二位。在同期,意大利体育产业年产值为182亿美元,跻身于意大利国民经济十大部门的行列。90年代初,英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接近70亿英镑,超过英国汽车工业和烟草业的产值,政府从体育产业中获得的税收就有24亿英镑,相当于政府对体育拨款的5倍,为英国提供了38万个就业机会。
体育产业的兴起,既是体育自我发展的需求,又是体育与市场经济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结果。
由于奥运会规模迅速扩大,经费需求急剧膨胀,给举办国造成了极大的财政压力。如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前苏联政府背上了十几亿美元的沉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奥委会不得不突破业余原则的禁锢,允许运用商业手段举办奥运会,这使尤伯罗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创造了不花政府一分钱,反而盈利3.4亿美元的奇迹。这一做法成为后来举办奥运会的基本模式,也是近年在全球出现“申办奥运热”的一个重要经济诱因。
市场引导
本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发展时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刺激了社会体育需求的增长;体育需求的增长,又对政府的财政施加了较大压力。为了缓解体育需求增长与国家财政拨款不足的矛盾,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体育纳入了第三产业,并运用产业政策的杠杆,吸收社会资金,引导个人消费,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如美、英、德、法和西班牙等国政府均把体育事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体育部门属于非盈利部门;对于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体育比赛,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作为广告费支出;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俄罗斯政府还规定,国外企业和个人向俄体育组织捐赠体育服装器材,可免征关税。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发行体育彩票。有的国家还提出把体育产业作为21世纪的国家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起步可喜
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以体育场馆开放经营为突破口,以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和培育体育竞赛市场为重点,以体育欣赏、健身、娱乐为主的体育本体产业开始起步。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十年来,体育部门在体育产业开发中创造的产值已近50亿元。近几年,体育产业的产值平均每年都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体育部门的产业创收已接近甚至超过当地政府的财政拨款。体育产业的开发还推动了体育服装器材的生产。如1996年全国体育用品博览会成交额达18亿元,比上届(1995年)的成交额增长了1倍。虽然,近几年我国体育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水平还不高,还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基础差、起点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体育事业,仅仅依靠国家拨款是不行的,应当广泛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大力开发体育经济功能,引导体育消费,培育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建立体育事业发展的自我补偿机制,形成国家拨款、社会支持、个人消费和体育自我造血的多元化投资格局。体育产业涉及体育、轻工、建筑和金融等多个领域。发展体育产业应当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一齐上的方针,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兴办,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发展体育产业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体育产业,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体育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发展体育产业,不能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
目前,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已出现健康投资观念和体育消费明显增加的势头。如果政策得当,体育产业将会成为我国社会消费的热点和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