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海派京剧期待新的辉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9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

  海派京剧期待新的辉煌
本报记者高渊
近来,曾经寂寞一时的海派京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观众的目光。从前年的“京剧走向青年”到去年的“京剧全国万里行”,上海京剧院走遍大江南北,所到之处掀起阵阵京剧热。让不了解京剧的人重识民族艺术的魅力,也让戏剧界的同仁们看到了京剧振兴的希望。
就在这时,上海京剧界人士仍然十分冷静。在3月底召开的“上海京剧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他们广邀京津沪等地戏剧界的专家学者,就上海京剧院多年来的艺术实践进行理论研讨,同时帮助规划海派京剧的中长期发展蓝图。
那么,究竟是什么带来了上海京剧的繁荣呢?许多与会专家都认为,走近大众是一个关键因素。
上海京剧院的上上下下都清醒地认识到,京剧一旦失去了观众,也就没有了根基。在这种追求下,近年来上海京剧院自觉把观众意识融入创作中,根据当代人重理性思考的特点,尝试对一大批艺术精湛的传统戏进行整理加工。同时,根据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进行新戏创作。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曲润海对记者分析说,从屡获大奖的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到新编神话剧《盘丝洞》、根据莎剧改编的《歧王梦》、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现代传奇剧《潘月樵传奇》、古典历史喜剧《扈三娘与王英》等,每个戏都样式不一、特色纷呈,可以说上海京剧院以绚丽多变的剧目风格重塑了海派京剧。
有关资料表明,从1985年到1996年的10来年间,上海京剧院创演的各类剧目达36台,以平均每年3台的数量,在历次全国京剧汇演中保持领先优势。但如果只有好的剧本,而没有好演员,同样不能吸引观众。看过上海京剧院演出的观众,对好几个演员一定会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曲润海评价说,尚长荣是一个能刻画人物性格的花脸,方小亚不仅能打,而且梅程荀尚各派都能唱,何澍、史敏、胡璇等新秀也表现出了较深的艺术功底。
有了好剧本好演员,也就有了观众。去年,上海京剧院巡演近百场,观众人次达到10多万。有调查显示,巡演之前只有20%的年轻观众对京剧感兴趣,而演出结束后却有94%的年轻人表示喜爱京剧。
在为期6天的研讨会上,许多专家都充分肯定了上海京剧这几年来的艺术探索。他们说得十分中肯:“今后海派京剧一是要博采各个地方戏的长处,继续丰富自己的创作和表演。同时,还要坚持走普及的道路,既培养观众,也为自己培养更多的好演员。”而上海京剧院也正在琢磨新戏《宝莲灯》,这部戏已经酝酿了2年,他们打算再精雕细琢一番之后才推出。
看来,海派京剧在“火”了一把之后,还希望迎来新的辉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