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城市气候中的辩证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9
第8版(文摘)
专栏:

  城市气候中的辩证法
“热岛”与“凉岛”城市中,由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发出的巨大热量,使其如同在冷凉乡村包围中的一个温暖岛屿,因此称为“城市热岛”。北极圈附近美国阿拉斯加的费尔班斯克市,城乡温差最大曾达14摄氏度之多。不过,也确有人观测到了城市午后变成“凉岛”的事实。例如,墨西哥城1979年1月午后平均气温比郊区低1摄氏度。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城区地面温度比郊区高,因而对流极为显著,垂直对流不断把被地面烤热的空气往上输送,同时也把高空较凉的空气带了下来,因而城区1.5米处高度的气温有时反比郊外要低。
“干岛”和“雨岛”城区由于土壤和绿地少,下垫面大都是水泥、柏油路或屋顶等不透水建筑物。气温高而水汽蒸发较少的结果,使城市相对湿度比郊外低,因此有人称之为“城市干岛”。相对湿度低本不利于降水,可是城市降水却普遍偏多。就全世界而言,一般认为偏多5—10%。因而又有“城市雨岛”之称。产生这种情况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城市热岛上升气流强,上升气流是有利于降水的;二是城市大气中有许多工业排出的大气污染微粒,它们是很好的吸湿性凝结核,有利于成云致雨。
挡风又透风由于城市下垫面高低不平,粗糙度大,因而气流进入城市后一般风速都会减小,大风减速尤多。可是,正由于城市下垫面像山区地形一样复杂,在城市街道中以至两幢高楼之间,都会像山区风口那样,流线密集,风速加大。这主要是因为,离地面越高,风速越大,高层大风在高楼上部受阻后被迫急转直下,把高空大风动量带到地面。如果高楼底部有通道,则通道风口处的风速甚至可比背景风速大3倍。
(摘自《光明日报》林之光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