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站在普希金雕像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18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站在普希金雕像前
冯惠明
今年2月10日,在俄罗斯的文化日历上,是一个引发人们对一位文化巨人无限追怀和深沉纪念的日子:160年前,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在与人决斗后,溘然长逝。此后,俄罗斯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社会动荡和战争洗礼,但俄罗斯人对他的爱戴和崇敬,没有丝毫减弱。普希金说过,我为自己建立的纪念碑不是用手造起来的,通向它的小路上没有生长着青草。的确,普希金真正的纪念碑是锻铸在俄罗斯人的心里的。
但是,俄罗斯毕竟还是为普希金建造了许多物质的纪念碑——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在诗人生前居住过的其他地方。这天,当我和友人路经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特韦尔斯卡亚大街上的普希金纪念碑时,看到了许多感人的场面:许多莫斯科人踏着街道上厚厚的积雪和薄冰,迎着寒风,来到这里。他们在普希金的雕像前,献上一束小花,以表达对诗人的崇敬。在诗人雕像的基座前,已经摆满了各色各样的鲜花——名贵的郁金香,浓艳的玫瑰,清新的铃兰和勿忘草。这里,没有隆重的集会,也没有激昂的纪念演说,人们三三两两而来,又零零散散而去,只在这里留下他们的鲜花,留下他们的追思。有的人献完花,还在纪念碑前久久伫立,他们凝视着高高挺立的普希金雕像,似乎是想从诗人那低头沉思的神情中汲取灵感;也有的人站在稍远的地方支起画夹,精心描摹诗人那潇洒修长的身影;还有的人则默念着镌刻在基座侧面的普希金那脍炙人口的诗句:我之所以永久被人民垂爱,是因为我的诗歌把善良感觉呼唤,在严酷的年代歌颂自由,给贫贱的人们祈求怜悯恩典。
一位中年工程师跟我们攀谈起来。他说,从童年时代起他就喜欢读普希金的诗,40多年兴趣不减。当我们问他为什么喜欢普希金时,他回答:普希金诗句里那美妙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对自由的渴望,对人民的热爱,以及他作品的完美的形式,还有诗人自身的命运,都永久地激荡着俄罗斯人的心。他从进入我们生活的最初一刻起,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我们,直至永远。工程师的回答,大概代表了所有俄罗斯人对普希金的爱恋之情。一个把自己的才华和热情无保留地献给人民的诗人,自然会得到人民永恒的回报。
纪念碑前来了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在一位女教师的带领下,献花以后就聚集在纪念碑一侧,齐声背诵起普希金著名的诗篇《冬天的早晨》。孩子们一张张娇嫩的小脸,被寒风吹得红扑扑的;他们那纯真清脆的嗓音,像百灵鸟唱歌那样动听悦耳。我仿佛看到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天使。等他们朗诵完,我悄悄问一个栗色头发的小姑娘,“你会背好多普希金的诗吗?”她忽闪了一下蓝蓝的大眼睛自豪地答道:“当然。”“那,请你说说会背哪些诗好吗?”我追问道。女孩不假思索地说:“《冬天的道路》、《冬天的晚上》、《致大海》、《高加索》、《夜鹰和玫瑰》……”她一连串举出了十几首诗歌的题目。我和我的同伴都很兴奋,夸她是好样的。
这时,一位白发退休老人大概见我们对普希金的诗感兴趣,便主动上来向我们介绍:今年各地举行的纪念活动比以往隆重。莫斯科老阿尔巴特大街上的普希金博物馆今天免费向市民开放,并且在馆内举行集会,一些著名诗人、作家、演员将有即席演讲,还有音乐会等等,建议我们去参观。我们谢过老人,立即赶赴博物馆。
离开街头那一刻,我回首再次端详了一下那座高高矗立在寒风中的诗人雕像:他身着大衣,右手横插在胸前的衣兜里,左手拿着礼帽洒脱地背在身后。他像个圣坛上的智者,深沉地俯瞰着当今的这个世界。
我想到,是普希金的诗开辟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假如没有普希金,也许就没有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和马雅可夫斯基。此刻,我的耳畔仿佛响起孩子们朗诵的那图画般清新隽永的诗句:
湛蓝的天空
像无垠的挂毯,
雪在阳光下闪烁;
晶莹的森林变得青黛,
云杉在霜雪下泛着绿色,
冰层下的小溪
纵情欢歌。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