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竞赛排名带来的忧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22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竞赛排名带来的忧虑
王恬
最近,第三届初中生国际数学与科学竞赛排名揭晓,东亚、东欧学生几乎包揽了两项测试的前十名,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则表现平平。有41个国家的30万名初中生参加了此次测试,其中瑞典、德国、新西兰、英国、挪威、丹麦、美国学生的数学平均分仅列22位至28位,刚达标准线;法国、希腊、丹麦、比利时学生的科学能力低于标准线。
这一竞赛结果犹如一声警钟,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有关国家政界、新闻界、教育界纷纷检讨起自身的教育方法和体制。美国总统克林顿自感压力不小,随即号召全美统一课程设置和测试标准,因为据说考得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是这么做的。德国人也被孩子们的差劲表现吓了一跳,一家电视台为此专门制作了《德国教育亮起红灯》的特别报道。英国人想得长远,一本杂志的封面印上了《教育与国家的富强》的大标题,惊呼西方与东方间的教育差距不小,并指出这种差距将带来经济上的远忧。
竞赛的排名次序的确是耐人寻味的。新加坡在数学与科学两项竞赛中均拔头筹,韩国和日本紧随其后,香港学生则夺得数学竞赛的第四名,东欧的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也都位居前列。不能仅用巧合来解释的是,新加坡、韩国和香港是“亚洲四小龙”中的三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日本是西方第二经济大国。可见,“经济奇迹”与“教育奇迹”并存,互为因果。一个竞赛排名,使西方国家立时警醒。今后的国际竞争主要是经济科技实力之争,经济科技实力之争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又是教育水平的竞争。正如新加坡人常说的那样,教育不仅仅是为单个学生服务,它是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的问题。
现在,西方人认为,正是教学方法不当,而不是教育支出导致了西方学生成绩低下。如他们自我检讨道:西方教师讲授基础知识的时间太少;西方学生太依赖计算器,而东方学生多为心算,如此等等。而调查却同时显示,教育支出与教育成果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如韩国和捷克孩子的人均教育经费是美国孩子的1/3,却照胜不误。
当然,教育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教与学的方法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西方人仍未真正领会东方文化的内涵。他们以为权威的父母、温顺的孩子便是“东方魔术”的秘诀,殊不知真正起作用的是隐藏在这些表面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东方文化传统对社会的巨大整合力,这恰恰是现代西方教育最缺乏的社会环境。在一个物质取向、道德滑坡、离婚率高、吸毒盛行的社会里,教育方法再高明也难以使学生潜心学习。西方国家改革教学方法,更须整治社会环境。看来,西方舆论担心西方教育“亮红灯”将会带来“经济远忧”,并非杞人忧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