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痛悼敬爱的老首长——邓小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4-22
第11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痛悼敬爱的老首长——邓小平
陈锡联
小平同志是我敬爱的老首长。我有幸曾长期在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尤其是战争年代,他和刘伯承同志带领我们浴血太行,逐鹿中原,跃进大别山,决战淮海,解放大西南,这些情景总在眼前浮现。小平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驾驭战争的雄才大略,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和关心爱护部属的长者风范,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使我永远难忘。
小平同志军政兼备、能文能武。他政治上非常敏锐坚定,善于团结干部,凝聚军心,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方针,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指挥打仗,他总是站在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判断准确,决心果断,率领部队出奇制胜。
我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是1938年1月在辽县(今左权)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那时,他来接替张浩同志任一二九师政委。
当时,太行山斗争环境异常艰苦,小平同志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卓越才能。他与刘伯承师长一起,指挥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一系列战斗,粉碎了敌人的“九路围攻”;同时,又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毛主席人民战争战略思想,从野战旅团中抽调骨干,组成武装工作队,到各地开展游击战争,抓紧地方政权建设,大力发展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我们在太行山站住脚以后,刘邓首长又率部实施第二次战略展开,由徐向前副师长率七六九团和一一五师六八九团为路东纵队,开赴冀南;陈赓旅长率三八六旅主力为路西纵队,前出到平汉路冀西地区,并相机向豫北发展。
当我根据地军民沉重打击日军时,蒋介石竭力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指使朱怀冰、石友三两部,勾结日军,向太行山北部和冀南根据地进攻。刘邓首长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率领根据地军民,在晋察冀部队的配合下,展开反顽斗争。小平同志两次亲赴石友三的军部,当面揭露其假抗日真反共的阴谋,敦促其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抗日。当朱怀冰等顽固派彻底暴露其勾结日军反共反人民的真面目后,小平同志亲自指挥我军13个团,发起磁(县)、武(安)、涉(县)、林(县)反顽斗争战役。此役,小平同志采取了“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斗争策略。他说:“朱怀冰是进攻我们的急先锋,根据目前顽军的态势,我们的作战意图应该是集中主力歼灭朱怀冰部”,对于其他顽军,则采取“监视”和“争取中立”的方针。在战役指挥中,小平同志命令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毛主席“不斗则已,斗则必胜”的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实施速决战和歼灭战。仅4天时间,就干脆利落地消灭了朱怀冰部主力及其他反动武装1万多人,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巩固了我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3年9月,彭总和刘师长带领八路军总部和军区部分军政领导返回延安,小平同志留在太行山,担任北方局书记,并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整个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领导重任就落在他的肩上。当时晋冀鲁豫根据地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日军实行“三光”政策,造成根据地的生产力急剧下降,又连续两年遭受自然灾害,财政经济极为困难,环境极其艰苦。小平同志以他的大智大勇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指挥军民广泛实施游击战争。同时积极开展对敌经济斗争,组织和发动根据地群众开展生产节约运动,战胜严重灾荒,并领导全区进行建党、建军、建政活动。在小平同志的领导指挥下,我华北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人民武装政权日趋巩固,为向日军举行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日军投降后,阎锡山按照蒋介石的密令,侵入我晋冀鲁豫解放区上党地区。1945年8月25日,刘邓首长率晋冀鲁豫军区和我们几个纵队的同志,自延安飞返太行,立即定下打上党战役的决心。小平同志说,上党之战,实质问题是蒋介石、阎锡山要与我争夺抗战的胜利果实,我们决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刘司令员也指示,要坚决歼灭阎锡山侵入上党的部队,消灭心腹之患。战役动员时,小平同志要求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意图,不要被反动派的气势汹汹所吓倒,要解放思想,消除顾虑,敢于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同时要求我们各级指挥员要加速由游击兵团向正规兵团转变。战役中,我军巧妙运用围点打援、追歼逃敌的战法,全歼侵入解放区腹地的阎锡山部3.5万余人。继而挥师东进,于10月下旬发起邯郸战役,采用正面牵制、断敌退路、两侧迂回等战法,歼灭国民党军第三十、四十军,争取了高树勋率新编第八军战场起义。上党、邯郸两个战役的胜利,给了国民党军一次沉重打击,在国民党内部引起很大震动,对全局有重大意义。它阻止了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北进,巩固了我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后方。同时,也显示了刘邓首长不仅善于指挥分散的游击战,也善于指挥集中的正规兵团进行运动战。
在小平同志的军事实践活动中,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一贯胸怀全局,从民族解放和党的事业的整体利益来观察、考虑和处理问题。他非常注重教育和带领部队,乐于为全局的胜利,作出任何自我牺牲。
1946年夏天,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对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东出陇海,配合华东野战军,在津浦路两侧作战,吸引中原之敌向北,掩护李先念率领中原野战军向西突围。经过11天的激战,歼敌1.6万余人,取得重大胜利。敌人迅速调集8个师兼程赶来,妄图围歼我军。在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形势下,有的同志主张向北转移,绕过强敌。但小平同志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们面前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暂时避开敌人锋芒,将我主力迅速撤到老黄河以北休整一个时期,而后再相机南下歼灭敌人。这个方案对我们这个局部有利,但这样势必增大对陈毅、李先念他们的压力,对全局不利。另一种是我们再咬紧牙关打几个硬仗,这样,我们的包袱会背得重一些,但陈毅、李先念他们那里就轻松多了。我的意见以第二种方案为好。他还说,我们这个部队就这么点家底,兵力不足5万,只有几门山炮、迫击炮,弹药也很缺。尽管我们很困难,但还是要支援兄弟部队战胜敌人,因为整个中国革命是一盘棋,挑革命担子不能分彼此。刘司令员等首长完全同意小平同志的意见。在刘邓首长的精心组织指挥下,我们很快取得了定陶战役的重大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兄弟部队的行动,党中央、毛主席通报表扬这个战役打得好。
1947年,蒋介石集结重兵进攻我陕北、山东解放区,晋冀鲁豫战场敌人兵力减少。在这种形势下,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敌人的黄河防线发起了鲁西南战役。小平同志说,现在蒋介石在山东和陕北搞所谓的“重点进攻”,对那里压力很大。我们在鲁西南打几个大仗,就会吸引很大一部分敌人到这里来,减轻山东、陕北和其他战场的压力,他们就能创造条件更好地歼灭敌人。刘司令员也给大家作了深入的思想动员。之后,我们乘敌人慌乱之机,采取攻敌一点、吸敌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法,首先歼灭了郓城、定陶、曹县诸敌,尔后集中兵力,于运动中歼灭来援的王敬久兵团主力。经过28天的激战,歼敌9个半旅和4个师部共5.6万人,粉碎了敌人的黄河战略,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鲁西南战役后,蒋介石根据作战常规估计形势,认为刘邓野战军经过连续作战,已疲惫不堪,短时间难以再战,于是重新调整部署,调集了14万兵力,企图对我实行分进合击,迫我背水作战,并破坏黄河大堤,准备淹没我军和数百万人民。加上当时连降大雨,河水猛涨,河南岸老堤时刻有决口的危险。刘邓首长果断决定,停止休整,提前南进。当时有的同志提出我军连续打了一个多月仗,部队有不少伤亡,尚未休整,加之二三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马上就深入敌后作战有困难,主张短期休整后视情况再定。刘邓首长给大家分析了全国各战场的形势和我们目前的处境,指出立即跃进大别山对扭转全国战局有利,我们困难再大也要克服。小平同志态度非常坚定地说,我们必须勇往直前,不要后方,哪怕付出再大的牺牲,也要挺进大别山,为全国解放战争胜利这个大局作出贡献。根据刘邓首长的战役决心,部队分东、西、中三路长驱直入,跨过陇海路,穿越泥泞的黄泛区,抢渡沙河、汝河和淮河,在几十万敌人的前堵后追中,硬是杀出一条血路,奇迹般地进入大别山。刘邓大军直插大别山,犹如一把利剑,深深刺入敌人心脏,调动和牵制了大量敌军,实现了中共中央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的计划,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我军进入大别山后,蒋介石急忙调来20多万重兵进行“围剿”,刘邓首长决定分兵对敌。在研究作战部署时,小平同志考虑到大别山区不利于大兵团作战,同时考虑到刘司令员年纪大一些,提出让他带一纵及中原局机关去淮河以北。刘司令员不同意。小平说,我是书记,是政委,这个事就这么定了。这样,小平同志带着二纵、六纵和我们三纵留在内线作战。为了拖住敌人,粉碎敌人的“围剿”,小平同志带领大别山区军民发扬英勇顽强的光荣传统,在数日不得一饱、半月不见油盐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与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记得有一次我到前方指挥所,见到邓小平政委和李先念副司令员。李副司令员问我:锡联同志,背得动吗(指背着敌人行动)?还没等我回话,邓政委就说:就是要多背一些,背重一些。我们多背些敌人,多忍受一个时期的艰苦,拖住敌人几十个旅,就能使山东、陕北的兄弟部队腾出手来,大量消灭敌人。釜底抽薪就不要怕烫手,这是个关系到全局的战略行动。鉴于大别山形势严重,中央曾指示华东部队西征开封,以吸引敌人。小平同志知道后,电告中央,我们现在已在大别山站住了脚,请外面部队打有把握之仗,不要考虑我们。
1948年11月,我军已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为了乘胜前进,不使蒋介石有喘息的机会,中央决定发起淮海战役,集中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与蒋介石最大的战略集团进行大规模决战。当时蒋介石集中在淮海地区的兵力有70多万,我华东、中原野战军的兵力加起来总共有60万,装备上也处于劣势,取得战役全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个重担再次落到小平同志的肩上,中央确定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统一领导与指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在决战淮海的日日夜夜,小平同志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精心组织,与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同志一起,密切协调两大野战军的行动,根据敌我态势,采取分割围歼、分段实施的方针,消灭国民党军56个师55万人,大获全胜。毛主席高度评价淮海战役的指挥艺术,说这一锅夹生饭,硬是给你们一口一口地吃掉了。
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经常教育我们和部队,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维护和遵守群众纪律,永远保持人民子弟兵的本色。
我们坚守大别山时,小平同志要求部队严格执行政策纪律,对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从不姑息。有一次,野战军总直属队路过黄冈县总路嘴时,店铺里的商贩都跑光了。他在街上发现一个副连长用刺刀挑着一捆花布和一捆粉条,让机关立即进行追查。当查明是抢了群众的东西时,刘邓首长决定要严肃处理。当时有人说情,说这位副连长有战功,是不是可以从轻处理?小平同志说,违反了群众纪律,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没有人民的支持,我们就不能在大别山站住脚,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最后公开处决了那个副连长。这件事在部队和大别山老百姓中引起了很大反响,群众奔走相告,说真是老红军回来啦。部队除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外,还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别山区重新出现了军民团结对敌的大好局面。
小平同志不仅要求部队认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中高级干部要求尤为严格。二野的许多老同志对“不握手会议”都有深刻印象。我记得陇海路反击战后,我军连战连捷,有些部队产生了骄傲情绪,出现了违犯群众纪律的现象,小平同志就利用战斗间隙,召开整顿纪律的会议。当时正值中秋节,我接到通知后心想,我军一出陇海路,就活捉了敌人师长赵锡田,连同在苏中作战的胜利,扭转了整个解放区南方战场的局势,毛主席致电庆贺,并传令嘉奖全军。仗打得很辛苦,战果也不小,这回开会准是叫我们去吃月饼。没想到去了后不仅月饼没吃上,而且连手也没握,气氛还很严肃。小平同志讲,今天就不拉手(握手)了,你们坐下。然后就说,前段时间我们仗打得很好,但不要以为刚打了几个胜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欢,你好我好。要多想想自己的不足,邯郸出发以来工作做得怎么样?内外部的团结搞得怎么样?群众纪律怎么样?接着,刘司令员、李达参谋长和张际春副政委都相继讲了话,着重指出部队存在的问题。我在会上也做了检讨,会议一直开到天亮才结束。这次会议对部队震动很大,各纵队都认真检查了执行群众纪律的情况,纠正了违纪现象。
1949年7月南京解放后,党中央、毛主席指示刘邓大军,在贺龙司令员率十八兵团协同下,进军大西南。我军采取战略大迂回、大包围的方针,猛打猛追,所向披靡,很快打下了国民党陪都重庆。有一天,刘邓首长找我谈话,让我任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市长。我说,我不会也不懂地方工作,还是让别的同志干吧!小平同志说,打仗是为人民,当市长也是为人民,不会可以学嘛。重庆解放以后,我就按照组织上的安排,紧张地投入了地方工作。当时,西南局、西南军区,还有重庆市军管会、市政府等党政军机关都住在市区,大家忙着找好房子住。小平同志知道后,把机关的领导同志召集到他家里开会。他非常严肃地说,听说你们来了以后房子不够住?大家来西南是为人民办事的,不是来享受的,人民期望我们要做的事很多,我们刚来,还没做多少事,就闹房子。你们想一想,原来住这些房子的人都到哪里去啦?到会同志看到刘邓首长两家合住一幢房子,人口多,住得很挤,觉得既受了批评,也受了教育。大家什么话也不说了,回去立即动手,让的让,退的退,搬的搬,一夜之间就把问题解决了。
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战斗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不可估量的损失。作为他的老部下,我为失去一位可亲可敬的老首长而无比悲痛。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牢记小平同志的嘱托,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周围,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沿着小平同志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