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宏观经济形势好的坚实基础——二评粮食连续两年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04
第1版(要闻)
专栏:

  宏观经济形势好的坚实基础
——二评粮食连续两年丰收
粮食是人们须臾不可离的生活必需品。凡吃的东西,绝大多数均与粮食有关:大米、面粉等主食自不必说,肉禽蛋奶鱼和酒、酱、醋系粮食转化、加工而来,瓜果蔬菜和油、糖、烟、茶的生产,则直接受粮食播种面积的制约。因此,粮食的丰歉,不仅关系到粮食自身的价格波动,而且也直接关系到整个食品总体价格水平的高低。又因为无论做工、务农、经商,人人都离不开吃饭,因此食品的价格又要影响劳动者的工资,进而影响到一切产品的成本。故粮价实为牵动整个社会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龙头。
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可以从多方面设置指标,但无论设置怎样的指标体系,物价水平的高低总是必不可疏漏的基本指标之一。这是因为物价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与否,而且反映了人们在一定收入水平下的实际生活状况,因此它与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中央历来把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要实现的首要目标。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虽然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并不高,从总体上看,人们的生活费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仍占一半以上。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九九四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的消费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百分之四十九点九,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全年的生活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的比重占百分之五十八点八,而在当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食品类商品零售额的比重占百分之五十七点三。这就不难看出,食品的价格变动,将对人民的生活、对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发生多么大的影响。
影响食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粮食的价格水平,而决定粮价的根本原因又在于粮食生产的丰歉。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粮食年产量曾发生过几次不同程度的减产,使粮食的供求关系偏紧,其结果都是引发了较大幅度的物价上涨。一九八五年粮食减产百分之六点九,物价上涨百分之八点八;一九八八年粮食减产百分之二点二,物价上涨百分之十八点五;一九九四年粮食减产百分之二点五,物价上涨百分之二十一点七。而几次大的粮食增产,则又都导致了物价涨幅的明显回落。一九九○年粮食增产百分之九点五,物价涨幅为百分之二点一,比上年回落五点七个百分点;一九九五年粮食增产百分之四点八,物价涨幅为百分之十四点八,比上年回落六点九个百分点;一九九六年粮食增产百分之五,物价涨幅为百分之六点一,比上年回落八点七个百分点。虽不能说物价总水平的涨落仅为粮价的变动所致,但粮价波动对于物价总水平的重大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
粮价与物价之间的这种紧密联系,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般规律,更反映了我国的特殊国情:第一,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的生产水平还不高,因此粮食的总供求仍处于一种紧平衡的状况,粮食总产量一有明显下降,必然导致市场粮价的较大上涨;第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因此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城乡居民生活消费中食品所占的比重就较高,这就使粮价、食品类商品的价格波动必然对整个物价水平发生重大的影响。应该看到,由国情所决定的上述两个特点,在相当长的时期中,都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要实现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这一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就必须始终把加强农业、促使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上。
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农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央的方针和政策措施是正确的。人口在增加、经济在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要不断提高,不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稳定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仅仅是为了满足每年新增人口的食品需求,粮食的总供给量也必须每年增加五十亿公斤左右,否则,人们的生活质量就难以提高。有了粮食丰收这个重要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就可无后顾之忧,社会的稳定就有了基本的保障,改革的进展也会有更适宜的环境。同时,作为重要工业原料和大宗商品之一,粮食的丰收必将直接促进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加工业、商业和餐饮业等的发展,这将创造多少社会财富、将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多大的贡献!因此,无论对于改革、稳定还是发展,粮食丰收的意义都是非同小可。我们一定要牢记国情,始终坚持中央关于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方针,避免粮食生产出现大的波动,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