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克隆”与希特勒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04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克隆”与希特勒现象
孟伟哉
英国科学家用克隆——无性繁殖技术——培育成功一只绵羊“多莉”。消息传出,世界轰动。此一信息播散后,另有几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大陆和我国的台湾,也相继公布类似的科技成就,牛呀、猪呀、兔子呀、青蛙呀,都有所“复制”。据报道,这一系列信息中,英国科学家克隆的“多莉”在技术上最先进——即它已超越试管婴儿的技术水平,从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了可以克隆即复制人的境地。
于是,有了这样的惊呼:假如某个或某些不负责任的科学家有朝一日克隆出希特勒那样的人,岂不是人类的大灾难!
关于生命科学、遗传科学、生物工程科学,笔者是外行,对这类科技方面的事,没有发言权;然而要说到希特勒特别是克隆出一个希特勒,那就不纯粹是技术科学问题而是与社会科学有关,就不免有些感想。
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具体的人,生活于1889年至1945年,他的军国主义、沙文主义思想也即法西斯主义,既是他个人的思想和主张,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我们可以说希特勒是一个人,更正确地应该说德国历史上有一段罪恶滔天的希特勒现象。这是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是必然性通过偶然性的实现。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本世纪30年代,德国社会自身的经济政治危机尖锐,它与周边国家乃至整个欧洲社会,均存在经济的、政治的、地缘的、民族的、历史的种种利益冲突。在各种矛盾发展演变过程中,当需要一个狂热的法西斯主义者做首领时,希特勒便适应这些矛盾冲突的激烈演进跳上历史舞台,以至于跳进舞台中心,成为最高代表——德国元首。
历史唯物主义是观察此种现象最正确的观点: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代表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因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说,是当时德国的社会环境和处于社会主潮的势力需要造就了希特勒,而不是希特勒骤然间改变了德国。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当外交谈判、协议条约不能达到目的时便诉诸武力、发动战争……希特勒德国的历史不正是如此的吗?
登峰造极的历史人物的个人性格,对历史运动也有相当影响,并会留下某些个人特色,但不会改变历史的总面貌总趋势。世人对希特勒性格的疯狂印象尤深,假定不是希特勒而是戈林或戈培尔成为彼时的德国元首,犹太人会免遭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能够不发生吗?
如是观之,希特勒作为人的一个个体微不足道,可怕的是当时德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土壤能生长法西斯主义——只要有这种土壤,就会滋生毒蛇,就会绽放恶之花。希特勒是这土壤中生出的一个大枭雄。
所以,关于克隆技术能不能克隆人,从科学角度、伦理角度、法律角度,尽可研究讨论以至于立法,而所谓“复制出一个希特勒岂非人类的灾难”则实属好心之谬见。
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们这些人已经化为灰烬和尘泥,已没有细胞存留人间,任何高超的克隆技术都不可能使他们再生。更何况,复制出某个人的形体和基因,并不等于复制出他的思想、观念和感情。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在这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上,看看哪里还有滋生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社会土壤,甚至还在发展着这种环境和条件,并且警惕这种土壤、环境和条件“克隆”出新的扩张狂、侵略狂、杀人狂。
是的,这里说的不是克隆科学家的克隆,而是“克隆土壤的克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