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南山看“硬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0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南山看“硬件”
本报记者李德民陈晓星
这次到深圳南山区采访,没有看工厂、商场、酒店,而是看了图书馆、体育场、幼儿园、雕塑院、画院、医院等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当地的同志说,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
先看的是图书馆。它与南山区政府隔街相望,是整条大街上最壮观、最漂亮的建筑物。天圆地方的银白色造型,玻璃天幕,还有一块高20米、宽7.5米的浮雕“智慧之门”,显示着宏伟和典雅。馆名题在一块赭红色花岗石上,静静地坐在大门口,好像一个读书人,散发着古朴绵长的书香。记者去的这天虽是周日,但馆内至少有200名读者。除了办借书证要交60元押金,其他一切免费。在阅览室的一角,有一对父子模样的读者相对而坐,沉浸在书中,像一幅生动优美的图像。
这座占地1.6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建在一块“黄金之地上”。盯住这块地皮的老板发出感叹:“如果是一座五星级酒店、超级市场,岂不日进斗金!”而南山区的决策者决定投资6400万元,建了这座只会“赔钱”不会“赚钱”的图书馆。他们要让外地来的“打工仔”、本地渔民的后代,从这里知道中国的孔夫子、华罗庚,外国的爱因斯坦、居里夫人……
南山不但建图书馆,还编书,而且是一项很大的古籍整理工程——《续修四库全书》。书中收录有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敦煌《周易残本》,以及南宋的《周易注疏》等5000余种图书。这是研究易经的专家很难看到的孤本、珍本。南山区经过论证,决定投资8000万元支持文物、出版部门编纂这部“书王”。据专家说,清代的乾隆皇帝,以国家之力编纂《四库全书》,而今天出巨资编纂《续修四库全书》的,竟是当年被朝廷视为“蛮夷之地”的南山。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硬件”,在仅有40万人口的南山,近几年来建有影剧院12座、文化站和俱乐部7个、新华书店和图书馆10个,大型综合体育中心2个,能容纳2000余人的标准场地体育馆1个,还办了艺术团、画院、雕塑院,修复和兴建了天后宫、文(天祥)公祠等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其中,区委党校大厦高20层,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总投资7800万元。教育方面,自1990年建区以来,共投入5亿多元,新建扩建了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仅1995年对教育的投入就是1990年的5倍多。在教育幼儿园,五六岁的孩子在学跳芭蕾舞。当地同志说,这些都是渔民的后代,他们的祖辈是打着赤脚长大的。这个区,还办报纸和杂志,《南山报》是区委机关报,《街道》杂志是全国唯一的由街道居民委员会主办的杂志。杂志的编委会主任是区委书记虞德海,副主任是区长何初本等领导同志。
在谈到南山的精神文明建设时,区委书记虞德海对记者说,“软件”当然是重要的,特别是招来一流的人才。比如,在吴阶平副委员长亲自倡导下建立的南山专家诊疗中心,集聚医学专家40多名,南山艺术团聘请刀美兰等一批著名艺术家。可是,不能“又叫马儿跑,又叫马儿不吃草”,必须舍得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没有相应的“硬件”,“软件”也就变软了。在特区,物质文明尤其要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他说,加强精神文明的“硬件”,看来花了不少钱,但无论看眼前,还是看长远,并不“吃亏”。至于精神文明建设“硬件”的社会效益,那么就难以估量了。
南山区的结论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无简单的线性关系,经济繁荣并不会自动带来文化进步——世界上有些暴富的国家并不意味着就是先进国家,有的经济大国也不是文化大国,我们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则是既有物质,又有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