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希望工程:拨动宣城人心弦的名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0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希望工程:拨动宣城人心弦的名字
葛建荣
提起安徽宣城,人们总是把它与希望工程联系在一起。在这片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一座座希望小学拔地而起。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夕,海内外各界人士纷纷来到这里,瞻仰皖南事变中牺牲的英烈,为宣城的希望工程献爱心。
在宣城,希望工程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渴望爱的回报
在希望工程捐赠的行列里,有许多人曾是在党和人民的抚养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希望工程有着深刻的理解,献出的不仅是钱和物,而是一颗颗火热的心。上海邮电职工文尧,这个父母早亡的孤儿,当年靠当地农民一口饭一口水喂大。后来长大成人参了军。复员后为了给希望工程多捐款、多帮助几个失学儿童,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利用休息时间到饭店打工,将一元一角积攒起来寄到安徽郎溪县下湖乡失学儿童家里,连姓名都不留。后来当人们找到他时,文尧说,希望工程使他得到了回报人民的机会。就是这名收入微薄的职工,同时救助了三名失学儿童。
在泾县担任副县长的李志高,对希望工程也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在1961年上高中时,因为家庭困难面临失学,班主任说:“你不用缴任何费用,但一定要来上学!”就是这句话,使李志高走上成才之路。
农民领导一家亲
希望工程使宣城地区和安徽省的领导增加了农村亲戚。每一个领导都救助一名至两名失学儿童。宣城地委副书记胡传玲救助了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接受救助的孩子父母成了书记的亲戚。通过这门亲戚,胡传玲能更多的了解到来自农村的真实情况和要求,成为联系群众的新纽带。
春节过后,安徽省副省长汪洋到宣城泾县看望结对捐助的学生王三妹,并送给她钱物及书籍。领导想娃娃、农家想领导。农民说,如果不是希望工程,哪里会有省领导这门亲戚。
崇尚真善美
希望工程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成为宣城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在宣城,当商店售货员看到外地人为希望工程购买书籍和文具用品时;当邮电职工办理希望工程的汇款时,他们都肃然起敬,心灵受到一次次撞击。有一个三轮车工人,原想宰客。当他听到坐在车上的乘客是从上海专程来为希望工程捐款时,顿时良心上受到谴责,打消了多收钱的念头。从此,他带头文明载客。
皖南机动车辆厂的演员们,在省里演出获得800元奖金,回厂后立即捐献给地区希望工程办公室。该厂青工们都将希望工程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今天的宣城,希望工程是一个最能拨动人们心弦的名字。只要说起希望工程,每个宣城人都会对你流露出深深的敬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