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倾听群众呼声推出评论精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08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

  倾听群众呼声推出评论精品
郑伯农
一、要充分重视广大群众对文艺的评论。
历史上的传世之作,大约都要经受住两种考验:群众的考验和时间的考验。归根结底,时间的考验也是群众的考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人民群众是文艺作品最权威的评定者。
说人民是文艺的权威评定者,并不意味着抹煞专家的作用。文艺评论工作,主要应由专门家来承担。但专家应当反映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进入新时期以来,我们的文艺评论一度很繁荣,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比较及时、深入地反映了广大群众的要求。后来,文艺理论批评出现了某种迷惘和困惑,问题也出在和人民的关系上。在一定场合,群众欢迎的作品,在专业评论圈子里反应冷漠;群众不欢迎的作品,被舆论媒体炒得很热。群众用无声的疏远,来表示对这种状况的不满。近一个时期以来,情况有了可喜的变化,不少报刊努力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群众的意愿在我们的文艺评论中逐步得到凸现。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我认为,要改进和加强文艺评论工作,首先要进一步重视群众对文艺的评议。这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舆论媒体要辟出栏目,更多、更充分地发表广大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对文艺工作和文艺创作的意见。另外一个是评论家应更多地倾听群众的意见,并从中吸取营养。评论工作者应把倾听群众对文艺的意见作为深入生活的重要项目之一。评论家当然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立见解,但反映群众呼声和发展评论个性不是相互排斥的。评论家要继承前人的成果,集中群众的智慧,这样才能站稳脚跟、见多识广。
二、文艺评论也要出精品。
江泽民同志把作家和评论家比作孪生兄弟。评论具有独立的品格。优秀的评论文章,本身也应该是精品。它不但可以对创作和鉴赏发挥启迪作用,还能够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
如果说,创作中的精品力作比较欠缺的话,那么,理论批评中的精品力作就更欠缺了。造成这种状况,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有评论队伍本身的原因。一方面,经费的拮据、人才的流失、阵地的缩小,给评论事业带来种种困难。另一方面,评论队伍中浮躁、急功近利的情绪的滋长,也严重阻碍着优秀成果的诞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艺企事业单位要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争取两个效益的一致,同时,也要警惕商品交换的负面效应。
现在,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问题已引起许多同志的重视,党中央对此十分关注。我以为,要把出精品当作改进评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评论工作者要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发扬坐冷板凳和厚积薄发的精神,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潜心钻研,精益求精。一篇见解精到、说理透彻、材料翔实、语言生动的优秀评论文章,胜过千百篇空洞干瘪的说教。也只有产生出足够数量的旗帜鲜明、评价公正、有说服力、有启迪作用的优秀评论文章,才能牢牢地占领阵地,使那些导向错误、观点荒谬、哗众取宠的文章逐步退出舆论媒体。(作者为《文艺报》主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