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拓开思路落到实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08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

  拓开思路落到实处
肖云儒
文艺评论对于文艺创作、文艺舆论乃至社会舆论有着重要影响。面对新的时代生活、新的文艺态势、新的欣赏要求,如何进一步搞好文艺评论工作,我想结合陕西的情况,提几点建议。
第一,文艺评论界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组织。1994年,在省委宣传部支持下,我们成立了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作为省文联系统12个专业文艺家协会中的一个,它联络组织文艺界的评论工作者,也和已有的图书、影视和戏剧评论组织密切协作,初步形成了一个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20人左右的评论中心和百人左右的梯层结构队伍。作为党联系文艺评论界的一个纽带,省评协密切配合宣传部和文化、广电、出版主管部门,组织或参与了许多评论活动,出了成果。1994年度由宣传部组织、评协主要实施的《邓小平文艺研究》一书,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据了解,目前已有近10个省、市成立了文艺评论协会、学会,有些省的地、市也有这样的组织。建议在条件成熟时,成立全国性文艺评论家协会。有了一个组织,全国性的文艺评论基金、奖励,重点文章、活动的组织,就可落到实处。
第二,文艺评论要尽可能参与创作的全过程,对重点作品的质量形成一个积极的动态保障体系。从陕西的情况看,主要是让评论家参与把好一头一尾两个关口——对一些综合艺术(影、视、剧)的重点作品,评论界常常从立意立项开始就参与讨论;中间跟着看提纲、看样片、看原稿或清样;最后在审定、评论、报奖时,也不同程度地介入。这样动态的参与,比之仅仅在成品出来之后的一次性评论,能减少许多遗憾。它体现了重在建设、以立为本的精神,体现了评论对重点创作的集中关注,也有利于批评的展开。
第三,在继续重点扶持精品评论的同时,要十分关注地方的、尤其是基层的评论。近年来,陕西除了组织力量进行中国西部文化艺术和长安文化课题、20世纪陕西文学课题的系列研究之外,还以省、市(地)联办的方式,先后在榆林召开了陕北题材作品讨论会,在延安召开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讨论会,在安康召开了汉水文化讨论会,在宝鸡召开了西秦文艺讨论会。地方和基层的评论力量比较薄弱,中央和省上的关注,常常是促进当地创作进入更大格局的重要因素。
第四,在进一步组织好专业文艺评论队伍的同时,要关注在新情况下开展群众文艺评论的新路子。陕西各地市的群众影视评论坚持了多年,图书和文学评论也在多家报刊搞过群众性征文活动。这也给文艺评论吹进了新鲜空气,为这支队伍的更新提供了后备力量。由于经费短缺和青少年关注中心的转移,这些活动搞得很艰难,如何更多地动员社会力量搞好它,亟须探讨解决。(作者为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