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齐心再觅就业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0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下岗职工的故事

  这里记述的是几位值得尊敬的幼教职工。她们集体下岗后,几经奋斗,又集体再就业,在共同的事业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请看——
齐心再觅就业路
本报记者刘杰
4月18日,上百个天真烂漫的儿童,手拉手走进安庆市菱湖公园。孩子们骑大电马,坐小火车,玩了小猴拉车,又开碰碰车,欢快的叫声、笑声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当人们得知这些孩子来自几位下岗女工创办的幼儿园时,无不投来惊羡的目光。
这几位下岗女工是值得骄傲的!她们集体下岗,又集体再就业,在共同的事业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胜利地经历了人生的一次转折。
去年7月2日,对安徽省安庆市轧钢厂幼儿园的保育员和幼儿教师们来说,简直是个不堪回首的日子。由于市场突变,工厂产品积压,企业负债累累,职工多已停岗待业。这天,厂幼儿园被通知关门,连地皮也被农贸市场给“吃”了。大家心情沉重,默默地收拾完桌凳教具,作为园长的董江华留大家吃顿最后的午餐。可端起饭碗,谁都难以下咽,泪水顺着她们的脸颊往下流。曹玉荣哽咽着说:“不教书,我们还能干什么呢?”一句话使好几个人哭出了声。董江华明白,从一个小小托儿所,办成市机械、冶金系统第一家通过教委严格考核审批的二类幼儿园,16年来,姐妹们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啊!如今关门回家,不但听不到早已听惯的孩子们小鸟般叽叽喳喳的喧闹声,还要为自己的生计着急,谁能不悲从中来呢?
事后几天,大家常常不由自主地凑到一起,互相通报着寻找就业门路的苦衷:解秀玉开小吃部赔了本,董玉霞台球桌子开不了台,谢月琳给个体服装店帮忙挣不到钱,朱经英跑饭店、商店却无人聘,曹玉荣更是急得团团转。“我们当惯了保育员,不是下海的料,还是想法办个幼儿园,干自己的老本行吧!”快人快语的解秀玉对董江华说。曹玉荣也说:“办幼儿园是大家的特长,鸟无头不飞,董江华你就领着我们干吧!”
可是,董江华回家一说,丈夫许业宽第一个反对:自办幼儿园有风险,眼下独生子女多,一难招生,二难伺候,一旦有个闪失,谁担当得起?董江华也觉得有理,不过想想自己和姐妹们还年轻,还要工作,要生活,更要发挥才能,为社会多出力,自己有什么理由不挑起这副担子呢?夫妻俩谁也没说服谁。
有人说,女人认准的事,往往比男人更执著。董江华和伙伴们一起,顶烈日,冒酷暑,四下寻找合适的房子和场地。找了一天又一天,寻了一处又一处,终于在湖滨路巷内看到一方小天地,那宽敞的小院,一溜5间底层楼房,真令大家喜出望外。然而一问房租,又让她们发懵了:每月800多元!一旦生源不足,不但事业无成,经济上也要重陷困境。有人打退堂鼓。董江华却分外坚决:“干事业不可能没风险,认准了的路,就要大胆往前走!愿意干的留下来,每人掏500元铺底。”当即有曹玉荣、解秀玉、董玉霞、朱经英和她一起掏钱作押,开始了新的创业。
几个女人的壮举打动了自己的丈夫,许业宽不再赌气,和另外4个大男人组成“丈夫助工队”,粉刷墙壁,装电灯,安吊扇,擦玻璃,拖地板,加班加点忙了几个晚上。接着,厂工会欣然出借了原来的幼教设备,市工会、市教委表达了组织的关心。董江华和伙伴们巧制教具、玩具,布置了“小红花生活园地”、“太阳公公专栏”、“幼儿活动角”等,还开设了餐具炊具齐全的幼儿食堂,挂出了每天“一餐两点”的食谱牌。就这样,一个标准而崭新的幼儿园诞生了!
下岗不落志,集体再创业,董江华和伙伴们的行动更打动了自己的“上帝”——幼儿的家长们。他们本来就信服轧钢厂幼儿园,现在看到几位有志者又重新办园,自然奔走相告,纷纷而来,几天时间就有70多个儿童报名入园。
大家十分珍惜新的就业机会,严格按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办事,统一订购幼儿园教材和图册,大、中班开设音乐、图画、体育、计算、语言、美术课,还经常派员参加市教委、市总工会女工部举办的业务培训班,主动接受教委、工会的管理,使幼儿园一起步就沿着正规化的轨迹运行。今年新学期开始时,入园儿童猛增到113人。5位初创者还接受了一位更为困难的下岗同事来共同办园,对下岗职工子女入园也给予优惠。她们的行动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不久前,董江华代表大家领回了省总工会颁发的下岗女工再就业标兵的奖牌。
(附图片)
董江华(中)和伙伴们正领着幼儿园的孩子们唱歌刘杰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