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浅谈把握好“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0
第6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浅谈把握好“度”
胡欣书林
人们在谈论工作时,每每会有这样一些看法,某项决策的出台恰逢其时,某件事情的处理恰到好处,某同志对人和事的评价恰如其分,等等。其实,恰逢其时、恰到好处、恰如其分,都是在自觉不自觉地谈论领导工作的“度”。
何谓度?度是计量长短的标准,“同律度量衡”;是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如温度、湿度、弧度、角度、速度;是反映事物程度、限度的标尺,如强度、密度、亮度。度还是哲学范畴,是事物保持质的规定性的数量界限,反映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把握好度,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辩证的思维方法。用全面的观点、整体的观点看待事物,分析问题,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是题中要义。对主流和支流、成绩和问题、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都不能只讲一面,非此即彼,顾此失彼。从哲学上讲,事物的质以一定的量为自己的存在条件,事物的量又受质的规定和制约。为了保持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必须掌握“适度”原则,使事物的量变尽可能控制在它所要求的限度内;反之,为了改变不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按照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创造条件,促进量变超越限度,达到质变的目的。掌握“适度”原则,就要求在工作中,审时度势,掌握政策,在宽严、松紧、刚柔、内外、快慢等方面,区别对待,恰当处理。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经济增长速度和物价上涨幅度的调控目标,就是正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度,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把握好度,需要注意处理事物间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协调关系就是在把握度。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同志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党中央还特别指出,为了实现“九五”计划和二○一○年远景目标,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三者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基础,稳定是前提,不同时期可能侧重点不同,但三者内在联系是不可分割的。这就要求我们综合考虑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群众的承受能力和社会的稳定程度。
把握好度,要从实际出发,从服务大局着想。有的工作紧不得、松不得,急不得、慢不得,有的须抓得很紧很紧;有的宜大声疾呼,有的宜点到为止;有的要热处理,有的要冷处理。这里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透析形势,握住大局。“天下之势有强弱,圣人审其势而应之以权。”如果胸中无大局,是谈不上把握好度的。
度是客观的,正确把握度,就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在判断事物利弊得失,制定发展规划、工作方案时,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充分考虑目标的正确程度,达到目标的可能程度,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不能靠“拍脑袋”,凭“想当然”。所谓“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如何把握好度,并没有“字典”和“课本”可查,主要靠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及时总结经验,这是正确把握好度的一个有效方法。
看来,度的把握真是一门艺术,反映了领导干部的内功,是对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检验,需要在刻苦学习、了解实际、不断实践中,很好体会,总结经验,有所长进。增强了把握好度的水平和能力,在复杂事物和疑难问题面前,也就能够“艺高人胆大”,从容自如地应对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