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沟里不寂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0
第7版(副刊)
专栏:

  沟里不寂寞
银笙
沟是黄土高原的独有,是水在高原的杰作。一道沟的形成要多少年?恐怕谁也说不清。依科学的说法,黄土高原在远古的远古是一片大海。后来水退了,陆地露出来。先是水在原上恣意长流,慢慢流出了痕,不再狂放了,深深地切下去,愈来愈深,就形成了沟。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流出了痕,因而沟也是一个漫长的概念。
水是沟的缔造者。但不少的沟里并没有水。但毕竟,水留下它的创造和威力。宽大的沟被称作川,窄小些的才叫沟。千沟万沟汇陕北,才有了“原驰蜡象”的冬季美景。也许远古时期水在这里太肆虐了,大自然来了个矫枉过正,现今,这里变得十分缺水。
沟,把近近的地拉成远远的距离。看山不远走山远,就由于沟的存在。沟把高原切割得支离破碎,切碎了高原的美丽,也切碎了高原的亲情。那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只好无可奈何地唱着:“哥在那个山上哟妹在那个沟,拉不上那话儿哟招一招手……”
一条沟就是一个世界。沟里的世界好寂寞。因为住的人家少,就没有城里人的喧闹和嘈杂。再加上翻山越沟不容易,公路、电也难通到家门口,使沟里人常被甩到时代之外。有些地方甚至成了“不知魏晋”的“桃花源”。
大山把沟隔离了,就像隔开了历史。当外界热火朝天地搞现代化时,沟里人仍蜗居着“煤油灯点灯半炕炕明”。沟里的故事似乎显得十分遥远,但却真真的——
一辆卡车顺着河槽跌跌撞撞地开来了,人们呼啦一下围起来,男人用脚踢了踢轮子,动也不动,“嘿嘿,这家伙是公是母?”女人们用手摸了摸闪亮的车灯,“这一顿吃几碗饭?”孩子们爬上跳下,叽叽喳喳说:“比骑在牛背上稳当多了。”
勘探队的小窝棚里挤满了人,队员们用手把细绳一拉,啪的一声,灯泡亮了,老头子擦了擦昏浊的双眼:“这灯贼亮!”竟对着灯泡抽起旱烟来……
沟里缺少现代的气息,但并非不存在现代。900多年前,那位名震千古的延州(今延安)主帅沈括到沟里来了。戎马生涯,匆匆路过。他突然发现,一位农人蹲在小河边,掏出火石一打,那水竟燃着了。如果是其他文臣武将,也许就倏忽而过,而沈括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走到小河边,只见有水从岩缝溢出,立即下马试验,果然水能燃烧。他激动地说,淆水可燃,后必大行于世,并命名为“石油”。这就是石油在世界的最早发现,既为后世的石油开采奠定了基础,也奠定了沈括为“11世纪科技明星”的牢固地位。
世界石油市场轰轰烈烈,最早发现石油的沟里却冷冷清清。
寂寞是外表。但寂寞不是本质。寂寞的沟里再不冷清了。油田井队挤满了千沟万壑,就连过去没几户人家的高沟口,现今也成了石油城。
入夜,本该是沟里平静的时候,那位70岁豁牙老头嘶哑着嗓子喊:“快哟,井喷了——”
“快哟,井喷了——”四山回响。
一串嗒嗒嗒的脚步,搅乱了沟里的宁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