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英雄的城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0
第7版(副刊)
专栏:大地文学副刊

  英雄的城市
邢秀玲
举家迁渝已经七年了。有人问我,对重庆突出的印象?我回答,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那座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的“歌乐山革命烈士群雕”便是重庆的标志和徽章。
自古以来,这块雄踞西南拥有两条大江的土地一向不同凡响,素有“巴人善战,巴师勇锐”的美誉。特别是那位名叫“巴蔓子”的将军,宁愿割下头颅以谢楚王发救兵之恩,而不割让城池的悲壮故事千年流传,撼天动地。
到了近代,年仅21岁的邹容舍身取义,为国捐躯。在两路口一块郁郁葱葱的山坡上,巍然屹立着邹容烈士纪念碑,山城一条最繁华的街道被命名为邹容路。我党早期的革命家、四川省委军委书记杨公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剜去了眼睛,割下了舌头……但他坚贞不屈,宁死不吐革命机密,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和凌云气概!在重庆西郊,有一座桥被命名为杨公桥,在鹅岭公园有一尊他的铜像,身躯魁伟,目视远方,神态英武,气宇轩昂,使人仿佛看到了当年他在血雨腥风中指挥若定的形象。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在覆灭之前丧心病狂,制造了一起惨绝人寰的屠杀案,成百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志士仁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染歌乐山,壮志冲霄汉,烈士们在烈火与热血中获得了永生……一部以歌乐山革命烈士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红岩》哺育了几代人,一曲歌颂女英雄江竹筠的《红梅赞》,传唱了几十年。历史的步伐虽已跨入了高科技的90年代,但山城人民不会忘记长眠地下的革命英魂,每年的清明节和“11·27”仍要络绎不绝地前往歌乐山烈士陵园缅怀和凭吊。即使平日,若有外地亲友来渝,总要引他们踏访歌乐山,参观那些狭窄阴暗的囚室,沉重恐怖的刑具……
记得我第一次登上歌乐山是一个细雨的春日,在一间土墙剥落的女牢房,我久久凝视着江姐的遗照,清秀的眉宇间凝聚着一股英气,睿智的眸子透射出两束慧光,它使我心灵的窗户骤然洞开,使我渺小的灵魂得到了升华,我为中国女性拥有这样伟大而美丽的巾帼英雄而骄傲!
少年时代的我,曾经崇拜过丹娘、卓娅、赵一曼、江姐这些女英雄。可惜我未赶上诞生英雄的战争年代,却赶上了产生狂人的动乱岁月。幸而有那些英雄的影子镌刻心头,使我在迷茫中保持了清醒,在狂热中坚守了正义……如果说,我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洁身自好,拒绝污泥浊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仍然坚持信仰,向往真善美,追求正义和真理的旗帜!
在山城,最让我兴奋的是随时都会碰到烈士的遗孤、亲属,他们和平常人一样生活,甚至更简朴,远远没有那些暴发户、大老板的阔绰和尊贵,丝毫没有炫耀过去,以亲人的生命索取什么。年近七旬的革命烈士罗世文的妹妹讲起他的哥哥来,仍然充满崇拜。她家的墙上至今挂着罗世文27岁时的照片和他的遗诗,这便是这个清贫的家庭唯一值得夸耀的财富,也是无价之宝!一次参加老诗人聚会,有人指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诗人道:“他就是当年《挺进报》的编辑!”在座的另一位老诗人自称是《红岩》烈士陈然的朋友,那首有名的《我的自白书》还是经他之手修改后才变成铅字的……诗歌在山城像黄桷树一样繁茂葳蕤,而每一位老诗人几乎都是一首诗,一支歌,一部厚厚的书。只要你有心,随时随处会发现闪闪的金子,找到未经开凿的璞玉,认识一位被岁月的尘埃湮没的英雄。
英雄的山城昂首挺胸走到当代,在长长的英雄行列中又增添了为擒暴徒而英勇牺牲的乘警李小咪、为保卫人民财产安全而被烈火焚伤的英雄梁强,他们又为山城谱写了崭新的诗篇,编织了绚丽的花环。
今天,“弘扬红岩精神”已成为当代重庆人的响亮口号,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直辖市的品牌意识。重庆拥有威武雄壮的红色历史,又赢得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烈士们生前追求并为之献身的辉煌前景正在召唤我们,让我们迎接挑战,奋勇向前!
光荣属于山城!属于每一个重庆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