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大增产带来大增收——三评粮食连续两年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1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增产带来大增收
——三评粮食连续两年丰收
本报评论员
近两年全国粮食连续获得丰收,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民收入也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199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26元,比上年增加348元,增长2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9%,增长幅度创造了“八五”以来的最高纪录。更为令人注目的是,以农业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幅都程度不同地超过了东部地区。尤其是粮食集中产区的中部地区,按现价计算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5.7%,高出东部地区5.9个百分点,这是多年来所少见的。
1996年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是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放慢、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和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增量趋减的情况下实现的,主要来自种植业、养殖业和与农产品相关的加工业,粮食丰收对于农民增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额中,直接来自粮食的贡献率超过1/5。在粮食主产区,来自粮食的增加额更多。再加上粮食丰收促进了养殖业、加工业和运销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收入间接增加的作用也相当大。之所以能够出现粮食和农业大增产和农民收入大增长的局面,主要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有力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夺取丰收的政策措施;二是丰收后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增产增收的政策措施。两者相互配套,共同发挥作用,从而产生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实行粮食保护价制度,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是保证农民增收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1996年下半年市场粮价逐渐回落的情况,国务院及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除按照比1994年提高近一倍的国家定购价收购定购粮以外,还决定以高于市场价的定购价收购国家专项储备粮,并要求各地参照国家定购价制定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愿意出售的余粮,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和压级压价。各地政府制定的保护价基本相当于国家定购价,即使在玉米增产最多的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地方政府制定的保护价也接近国家定购价。这样就有效地遏制了市场粮价下跌过多的趋势,从今年3月起市场玉米价格出现了回升。应当看到,两年前市场粮价暴涨时的价格是不完全正常的,1996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粮价回落有一定合理的因素。判断粮食价格的合理与否,归根结底要看成本收益率。据有关部门测算,1996年全国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涨幅明显缩小,尽管种粮亩成本比上年仍有上升,但是由于粮食亩产提高,单位粮食生产成本与上年基本持平。从国家定购价和地方政府参照定购价制定的保护价来看,粮食成本收益率并不低,种粮还是有利可图的,农民利益得到了相当有力的保护,基本上没有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
努力增加粮食收购数量,千方百计满足农民出售余粮的要求,是保证农民增收政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全国粮食连续两年丰收、农民出售余粮增多的情况,国务院出台了增加粮食收购数量和搞活流通的重要措施:在加快定购粮、议购粮收购进度的基础上,先后几次追加中央专储粮收购计划,其数量之大超过过去任何一年,并在主产区实行定购粮和专储粮同时收购;同时,按照“一主多辅”的原则,支持大型用粮企业、供销合作社、农业农垦部门多渠道参与粮食购销。截至今年3月底,国有粮食系统已收购粮食1185亿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241亿公斤,超过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6年全国粮食增产数量。这就是说,部分农民把上个年度结余的粮食也出售了。为了解决东北地区粮库暴满、仓容紧张、收储困难的问题,国务院决定扩建简易粮仓,充分利用社会闲置仓库,抓紧粮食调运腾仓。几个月来,从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外运议购粮和专储粮的工作一直在昼夜不停地进行,每天都有大批粮食通过铁路、水路源源不断地入关南下。与此同时,农贸市场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城乡农贸市场的粮食流通数量继续增大。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是:全国国有粮食系统比上年同期多收购粮食241亿公斤,减少销售220亿公斤,实际上增加了460多亿公斤的库存,但城乡居民并没有降低粮食消费,显然是比往年更多地从城乡农贸市场购买了所喜爱的新粮、优质粮。
保证收购资金供应,及时兑付粮款,是保证农民增收政策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国务院对由于粮食丰收、收购增加导致收购资金有较大增长的情况早有准备,各有关方面都把保证收购资金供应作为重点任务来安排。对属于银行供应的收购资金,做到及时足额下达。对属于地方财政和粮食企业筹措的资金不能到位的,先由银行垫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收购资金供应、兑付工作普遍好于往年,基本上没有发生“打白条”的现象。
从以上几个方面不难看出,在全国粮食连续两年丰收后如何保护农民利益,做到既增产又增收,党中央、国务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正确的、及时的,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贯彻落实的力度是大的,执行结果也是好的。当然,也应当看到,我国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经济运行还存在不少缺陷,国家财力不足的矛盾也相当突出,因而许多政策措施在贯彻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尽如人意之处,在个别地区、某个时段甚至表现比较突出,这是客观现实。但从总体来看,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应当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再接再厉,做好本年度的粮食收购工作,做好收购新粮的准备工作,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保证农民增产增收,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夺取今年农业好收成而坚持不懈地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