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与世界钢铁巨头“平等对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09
第1版(要闻)
专栏:

  与世界钢铁巨头“平等对话”
新华社记者陈雅妮李荣本报记者黄嵘
在当今世界钢铁业的主流竞争中,中国的宝钢,日益成为诸如新日铁、浦项等世界级钢铁巨头不敢轻视的竞争对手。今年初,一家名列世界五百强的钢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价格上遇上了与宝钢的正面交锋。宝钢董事长黎明表示:宝钢奉陪到底。最后,这家大企业和另一家名列世界前茅的大型钢铁企业,主动提出与宝钢建立定期会晤和协调制度,在钢铁的市场和价格上进行友好磋商……宝钢正是以自己的实力,取得了与世界重量级对手的“平等对话权”。
当国家以前所未有的300亿元巨额投资,建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之时,宝钢的历史使命和战略定位就已确立:中国需要有一批世界级企业,迎战业已展开的国际竞争;宝钢成败的关键则是:300亿元先进装备,必须转化成技术、质量、成本的综合竞争优势。
控制劳动力成本、同时创造与世界一流企业同等甚至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成了宝钢建成投产起始终咬住不放的目标。12年来,宝钢走出了截然相反的两条曲线:一条是一路走高的年产量,从300万吨上升到850万吨;另一条是一路走低的职工人数,至去年年底在册职工一万多人,只及设计定员数的1/4。两条曲线的共同作用,使宝钢人均产钢量从不足100吨猛增至去年的655吨,达到国际先进钢铁企业的水平。在同等效率的前提下,宝钢的劳动力成本比国外同行至少低20%,赢得了竞争优势。
用户即上帝,市场之战就是争取用户之战。宝钢确立了用户全方位满意的“轴承式管理”,以用户为“轴心”,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环境、创新为“滚珠”。宝钢产品质量的最高标准不是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甚至也不是合同书上的技术参数,而是用户实际生产过程中好用不好用,能不能为用户创造更好的效益等等指标。汽车厂家是宝钢最大的用户之一,宝钢领导人对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承诺是:向大众卖出钢板不是宝钢的目的,用宝钢的钢材造出汽车出口才是宝钢的最终目的。宝钢O5汽车板在冲压过程中出现“橘子皮”现象,达不到表面光洁度要求。于是,宝钢从销售人员到生产技术人员一轮一轮地跑汽车厂,与生产线上的冲压工人直接交流。根据大众流水线的特殊要求,经过长达数月的努力,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
市场份额是宝钢这种用户观的直接报偿。在国内市场上,长期用户每年买走宝钢71%的产品,过去由进口产品一统天下的汽车板、石油管、集装箱板市场,宝钢现在获得了70%、25%和45%的份额。在长期供大于求的国际钢铁市场上,宝钢的产品也涉足27个国家和地区的370余家用户,冷轧、热轧产品国外长期用户占到50%和85%。
宝钢人常常说:优势没有终身制。为此,宝钢以高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出“发展第一,效益第二”。宝钢1996年的自我投入达170多亿元,其中技术改造和科研投入规模已达10亿元以上。强大的后劲,支撑着宝钢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使宝钢保持着与世界一流同步发展,建成12年来没有落后。
最具说服力的是目前正在建设的宝钢三期工程,总投资623亿元,全部由宝钢自行筹措,装备和技术水平将确保宝钢以国际先进水平进入新世纪。三期工程投产后,宝钢年产钢将达1100万吨,人均产钢量800吨,年销售额460亿元。“宝钢”,这一中国工业界的顶尖品牌之一,将以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技术、一流管理和一流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增加其无形资产的价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