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推进两个转变提高企业素质确保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09
第2版(经济)
专栏:

  推进两个转变提高企业素质
确保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姜春云
一、充分认识发展乡镇企业的重大战略意义
乡镇企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迅猛崛起的新生事物,是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工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预计1996年全国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7700亿元,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56%,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乡镇企业对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对促进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乡镇企业的崛起,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为发展农村经济开辟了广阔道路。十几年来,我国农村逐步改变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经营结构,形成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新格局。在农村社会增加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70%下降到40%,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由30%上升到60%。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务工经商,不断开辟新的生产领域,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
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但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成为增加集体积累、兴办公益事业的坚强支柱。“八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部分的50%来自乡镇企业。1995年乡镇企业积累的集体资产达到9100亿元,占整个农村集体资产的近80%。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福利事业和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
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从1978年到1995年,乡镇企业用于补农、建农的资金达到1000多亿元,增加了大量农业技术装备,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建设。
乡镇企业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发展加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大批农民亦工亦农、亦农亦商,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工业小区和工商业聚集的小城镇。小城镇的建设,又促进了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了二、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国有近6万个小城镇,这些小城镇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辐射和带动作用,展示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广阔前景。
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许多产品的产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如原煤占40%,水泥占40%,食品饮料占43%,服装占80%。乡镇企业不仅为城乡市场提供了日益丰富的产品,而且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八五”期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净增量的30%,工业增加值净增量的50%,外贸出口商品交货额净增量的45%,全国税收净增量的25%,均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最富有活力的新增长点之一。
十多年来,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是: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把当地优势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这样,产品就比较适销对路,产成品积压较少,产销率比较高。
——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富有活力的经营机制。乡镇企业都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逐步形成了富有活力的经营机制。企业不吃“大锅饭”,职工不捧“铁饭碗”,干部不坐“铁交椅”。这种机制促使干部职工奋力拼搏,克服困难,不断开拓前进。
——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尊重知识和人才。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转让的技术专利,60%被乡镇企业购买使用。乡镇企业新增投入的45%用于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涌现出一批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
——坚持对外开放,努力拓宽生存和发展空间。目前,全国有出口产品的乡镇企业达到11.8万家,乡镇三资企业达到3.8万家,到境外办企业的越来越多,引进了大量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了企业自身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坚持联合与协作,发挥规模优势。近几年来,乡镇企业通过自身资本积累、滚动发展,联合兼并,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涌现出一批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和集团实力强,效益好,发展后劲足,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创举,是强国富民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邓小平同志高度赞誉乡镇企业是农村改革中意想不到的最大收获。江泽民同志称赞乡镇企业对农村的建设是一项带有革命性的改革。我们一定要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乡镇企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统一思想,增强信心,扎实工作,乘势前进,坚定不移地把这一伟大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二、正确看待乡镇企业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机遇
在肯定乡镇企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乡镇企业还存在不少的弱点、困难,面临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企业规模偏小,竞争能力比较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地区间发展差距大。经营管理水平比较低,机制优势相对减弱。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负担加重。一些企业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的问题相当严重。这些情况说明,乡镇企业自身的素质状况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已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发展与提高的突出矛盾。
我们还要看到,在新的形势下,乡镇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来自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不仅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缺乏竞争优势,而且营销手段和方法也不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产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含量的竞争。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品层出不穷,这对许多仍然采用传统技术、落后工艺和陈旧设备的乡镇企业,形成了巨大压力。
正确估计乡镇企业面临的新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引导乡镇企业实行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的重大课题。这就必须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努力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之与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相适应。为此,特别需要处理好发展与提高的关系。乡镇企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任务所必需的,但是这个速度,必须是讲求质量和效益的速度。再也不能一讲发展,就强调上新项目、铺新摊子,而忽视现有企业的改造提高;再也不能一讲速度,就盲目攀比产值的增长,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一定要花大气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尽快上档次,上水平,这是保证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引导乡镇企业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
根据国家计划安排,“九五”期间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应保持在15%左右。到2000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力争达到3000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达到20000亿元左右,出口商品交货额达到10000亿元左右,新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万人,从业人员达到1.6亿人。
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今后一个时期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确保乡镇企业再上新的台阶。按照这一指导思想,要着力做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创新和完善经营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或企业集团;一般的集体企业,可以完善承包制,也可以试行股份合作制;小型亏损企业,可以通过租赁、拍卖、联合、兼并等办法进行生产要素的重组。不论哪种形式,都要坚持政企职责分开,完善经营机制,强化企业管理,确保企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二)调整优化结构,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要根据市场需求、国家产业政策和各地的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积极带动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实行多业并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要把发展农业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各地要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以乡镇企业为龙头,实行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优化投资结构。要集中力量对农产品加工、原材料、能源、纺织、建材、食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等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创出一批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叫得响、站得住、有后劲的名牌产品。
(三)狠抓科技进步,重视培养和引进人才。所有乡镇企业都要积极引进和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要继续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加强乡镇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通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和文化技术素质。
(四)狠抓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要切实抓好企业的基础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和安全、环保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体系,推动企业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五)积极培育组建大中型企业,形成规模优势。发展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有利于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也有利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各地要打破区域和行业界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以科技为依托,扶优扶强,促进联合、兼并与协作。要有计划地组建一批“大、高、外”型的企业集团,培育一批大中型企业群体,建设一批工业小区和工业经济带,形成一支经济技术实力强大、能够带动整个乡镇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六)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目前,全国乡镇企业80%分布在自然村落,12%在集镇,7%在建制镇,1%在县以上城市。各地要在搞好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以利于节约土地,提高聚集效应和综合效益。
(七)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这是乡镇企业寻求更大发展的重要途径。有条件的乡镇企业,要瞄准国际市场,调整优化结构,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开发一批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要扶持出口骨干企业向集团化、多元化和跨国经营方向发展。
(八)全面实施东西合作示范工程,促进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把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则要充分发挥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积极发展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精加工、深加工水平。各有关部门对乡镇企业的东西合作要给予积极支持,多做促进、扶持工作。
(九)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乡镇企业的发展,务必要重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耕地,保护环境,严禁滥占耕地,破坏资源,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乡镇企业上新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落实防止污染设施。
(十)认真实施《乡镇企业法》,严格依法经营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乡镇企业法》。要落实《乡镇企业法》规定的有关扶持政策,加快制定配套法规、规章和实施细则。加强执法监督和检查,保护乡镇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与《乡镇企业法》规定相违背、侵犯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特别是对平调乡镇企业财产,非法改变乡镇企业所有制性质,向乡镇企业摊派和非法收费、罚款,违法撤换企业负责人,随意干涉企业经营自主权等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坚决依法加以抵制和纠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乡镇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坚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要严格规范自身的生产经营行为,做到学法用法,守法经营,依法管理。
四、加强领导,为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发展乡镇企业,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重大决策。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切实加强领导,解决前进中的困难问题。
各级党政领导要深化对乡镇企业的认识,把发展乡镇企业真正作为繁荣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一项战略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把发展乡镇企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制订发展计划,选准发展重点,实行分类指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涉及面很广,各级党委、政府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在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和储运、流通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主动地为乡镇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各地要按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乡镇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目标,同时规划,同时部署,同时落实。要加强乡镇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尤其要选好厂长、经理、书记;加强乡镇企业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乡镇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乡镇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企业活动,为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组织保证。
(这是姜春云同志于今年1月14日在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