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南昌六百余名下岗职工走进居委会锦州三名下岗女工到农村办鸡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09
第2版(经济)
专栏:

  南昌六百余名下岗职工走进居委会
  锦州三名下岗女工到农村办鸡场
本报南昌5月8日电从今年5月1日起,在南昌市400多个居委会内,出现了一批佩带“居委会干部工作证”的新面孔。这是南昌市委、市政府把下岗职工再就业与居委会建设结合起来,从全市下岗职工中选聘出来的优秀人才。
今年年初,南昌市委、市政府针对一批居委会干部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工作无起色的实际状况,决定充实一批年龄轻、身体好、素质高、组织管理能力强的新鲜血液。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下岗职工。经过调查摸底,面试笔试,组织考核,党委审批等程序,从1400多名符合条件的下岗职工中选聘了670人进入居委会重新上岗。这批受聘人员平均年龄40岁左右,全部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党员79人,省市级劳模8人。通过调整,全市居委会干部平均年龄由过去的54岁下降到41岁。(余清楚刘力)
据新华社沈阳5月8日电(刘志云)锦州市女工曹晓英、曹玉珍、曹玉凤三姐妹下岗后到女儿河乡办起养鸡场,自己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又带动了村里人养鸡致富。
1994年秋天,曹晓英从原锦州市低压锅炉厂下岗后,决定到农村搞孵化小鸡雏的买卖,获得了成功。曹晓英又动员两个妹妹、原锦州餐厅和锦州纺织厂下岗在家的曹玉珍和曹玉凤来农村和她一起干。就这样,曹氏三姐妹变卖了三个家庭的所有财产,在女儿河村买了房子和孵化机,办起了养鸡场。刚开始,她们把10万元的资金全部投了进去,可鸡雏一孵出来,就赶上鸡雏生产过剩,没有人买。曹晓英走村串屯地推销,一年下来,赔进去几万元。但曹晓英不气馁,继续干。为了学技术,曹晓英借买蛋之机,到附近鸡场学艺。孵出的小鸡出了毛病,为了保证信誉,三姐妹宁肯借钱也要赔偿用户的全部损失。就这样,三姐妹靠真诚与信誉很快打开了销路。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她们这买鸡雏、肉鸡和种鸡,使她们的买卖越做越大,效益越来越好。如今,三姐妹在这个村购买了三处住房,孵化机由1台发展到3台,固定资产由几万元发展到几十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