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一土多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09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节地:潜力就在脚下

  治河筑路,本须废毁耕地九千亩,吴江市在疏浚太浦河过程中,换一个节地思路,不但不用破坏耕地,还造出五千多亩地——
一土多用
晓段
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滨,地势低洼,是太湖的“洪水走廊”。流经其境内的太浦河,连通太湖和黄浦江,是太湖的泄洪通道。1991年夏天,江浙沪连降暴雨,太湖水位猛涨,太浦河由于开挖深度不够,严重影响了泄洪能力,洪水泛滥成灾,苏、锡、常受牵连,江、浙、沪告急。江泽民总书记亲自到被洪水围困的吴江视察,毅然决定在太浦河下游上海青浦境内炸坝泄洪,才解了燃眉之急。回京后,江总书记和有关部门研究了太湖治理问题,决定把疏浚太浦河作为治理太湖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
太浦河疏浚工程江苏段40.37公里全部在吴江境内,据初步匡算,这次疏浚加深拓宽河道将挖出河泥2300万立方米,如果按常规施工,这些河泥将压废土地6300亩。为了给这些河泥找出路,吴江市土地局、水利局、治太办和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的同志一起,通过多次现场勘测,决定利用太浦河沿线的30多个荒废水面、低洼田作为排泥场。排泥兼造地,一土多用,一举多得。
在太浦河疏浚工程施工过程中,318国道青平段改扩建工程在吴江开工,工程有5处穿体位于太浦河。按照传统施工方法,填起路基要挖废耕地2700亩。吴江市土地管理局结合太浦河疏浚工程,把318国道5处穿体全部选为排泥场,利用疏浚太浦河排出的淤泥充填路基,不仅避免了挖废耕地,还新造地5000多亩。造出的土地经过综合整治,除了一部分种植农作物外,其余作为绿化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
实践使吴江市的领导和群众认识到,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必须重视保护耕地。
编后
治河与筑路,看起来不相关,实际上都与土地有关。吴江人正是看到这一点,巧妙地用河土垫路,将毁田变成了造地。为什么苏南人做得这样巧?原因是脑子开了窍,心里有耕地。
苏州市委书记杨晓堂在谈到吴江经验时说,实现现代化,土地是基础。苏南土地利用的潜力很大,关键是下功夫,把珍惜土地、提高土地的生产水平作为实现现代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只有像吴江那样,通过土地合理利用、综合整治,实现土地利用的良性循环,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才会有一个坚实、稳定的物质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