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斜店:鲁西“小寿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09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斜店:鲁西“小寿光”
司印居穆维波杨庆春
山东东部的寿光蔬菜市场,10年来繁荣不衰,闻名全国。
近年来,在山东省最西端与冀、豫交界的冠县斜店乡,又形成了一个蔬菜基地,出现了一个相当兴旺的蔬菜市场,构成了一幅鲁西“小寿光”的风景画。
乡干部拿工资作抵押
坐落在黄河故道上的斜店乡,长期处于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境地。1992年全乡人均收入仅300元,被省政府列为鲁西贫困乡。
近几年,斜店乡党委和政府认真研究了本省寿光和本乡前社庄种菜致富的先进经验,分析了斜店的潜力、优势,以及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机遇,1993年初,他们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脱贫致富的思路:开发鲁西大菜园。这是因为省内及邻省的几个蔬菜生产基地县大都是冬暖式大棚,生产旺季集中在春节前后。如若发展春秋式大拱棚蔬菜,正好填补冬暖式大棚菜和“大路菜”的空当。
然而,建一个大棚需投资4000元。钱,从何而来?乡党委书记靖培恩在全乡万人大会上说:“宁肯苦干,不能穷等。乡干部首先要担风险,我们以半年的工资作抵押,为民贷款建大棚!”乡里从银行贷款130万元,乡干部购来物料,连钱带料送到农民手中,解决了群众建棚的困难。乡政府同时出台了优惠政策,每建一个大棚,乡里免除一个人一年的义务工、定购粮和提留集资等。全乡当年建大棚700个,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00元。
副乡长成了“技术总管”
王绍军,24岁的副乡长,而今是斜店乡大棚蔬菜生产的“技术总管”。他1993年从山东农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冠县。靖培恩听到这个消息,当天找到县领导把他“挖”了过来,负责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他们与天津黄瓜研究所、省农科院等十几个单位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并按生产季节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指导蔬菜生产。同时,本乡成立了蔬菜研究所,引种、试种、筛选最佳蔬菜良种,推广了无公害蔬菜。几年来,王绍军领导的这个所共试验栽培新技术35项,引进“津春”系列黄瓜良种、佛手瓜、紫甘蓝、无籽西瓜、早薹二号大蒜等20多个优良品种,培育良种20个。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蔬菜生产的高产高效。一个占地0.8亩的温室大棚,年产蔬菜1.3万公斤,年收入达8000多元,高者超万元。全乡50%以上的农户种上了大棚菜,大棚发展到1.1万个,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2.5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乡级蔬菜生产基地。1996年全乡蔬菜总产1.34亿公斤,农业总产值9000万元,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00元。
“乡官”会卖菜
为了使分散种植、经营的农户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斜店乡坚持生产与流通并重,配套建设了蔬菜产区批发市场、销区办事处、销售点,逐步形成稳定的蔬菜生产和营销体系。
1993年,斜店乡成立了鲁西蔬菜开发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建起前社庄、班庄、斜店3个批发市场,菜农就近交售了蔬菜。还在北京、本溪、武汉等大中城市设立5个办事处,30个销售点,招聘了50个信息员。
斜店乡年产黄瓜1亿多公斤。面对堆积如山的黄瓜,菜农们担心销不出去。于是,乡里组织了一支特殊的销菜队伍,几位书记、乡长自筹资金1万元,租车收菜,分乘12辆大卡车到四面八方的城市销售蔬菜。这些生意场上的门外汉亲身体验了群众种菜、销菜的艰辛,了解了市场,学会了卖菜,带来了客户和信息,进一步调动了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
斜店乡的蔬菜批发市场实行乡政府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统一过磅、统一装车,各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菜农将菜送到市场上就可放心去干别的事了;客户将所需蔬菜品种、数量、质量直接告诉销售点,将菜款付给会计,就可以去休息了。菜农和客户不必直接见面,减少了不少环节。优质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3个批发市场成为辐射20多个省市的蔬菜集散中心,加上600多个蔬菜运销户走南闯北,把斜店蔬菜市场搞活了,高峰日成交额达50万元,每年销售蔬菜量1.5亿公斤以上。
短短4年间,斜店这片贫瘠的土地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元,90%以上的户走上了富裕路。乡财政收入也由1992年的20万元猛增到1996年的280万元。斜店乡人民用劳动的汗水在省界上建起了一个文明富裕的新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