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东水溪村:“富”攀“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09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东水溪村:“富”攀“穷”
瞿宏建张万国
“给咱分个脱贫联系户!”“给咱也分一个!”3月12日,笔者在湖南沅陵县高砌头乡东水溪村目睹了这样动人的场景:刚刚受到村党支部、村委会表彰的49名科技致富者纷纷要求“分配”困难户,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党支部书记龚先锋喜形于色,迅即将贫困户联系卡一一发到他们手中,不一会儿工夫,32户贫困户就找到了“亲”家。没攀到“亲”的,显然有些不高兴。
一村干部说:“这已是第二次‘配对子’了,现在攀穷‘亲’还要排队哩。”
“东水溪,东水溪,十个男儿九无妻;开门喊得应,行路十五里;一年忙到头,无钱又无米。”这则民谣是昔日的真实写照。东水溪村位于国家级贫困县沅陵的西北,田少地薄,过去吃饭靠统销,用钱靠贷款。近几年来,他们紧紧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围绕山地开发大做致富文章,先后开发优质板栗1500亩、柑桔1000亩、小水果500亩,现已全部受益,年创收20余万元,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985元,其中,1500—2000元的有47户,占总户数的26%;2000元以上的有28户,占总户数的16%。
率先走上富裕道路的村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主动与贫困户攀“亲”、结“对子”。他们利用自己的技术、资金、劳力等优势,诚心诚意地帮助贫困户脱贫。1995年第一次结对子的11个贫困户,已有8户摘掉“贫困帽”。
李发林就是其中一个。他在村民李发亮的帮助下,多方筹措资金5万元,办起了沅陵县首家高山甲鱼场。1996年成功地繁殖了500多只小甲鱼,创收近万元,当年脱贫。他动情地告诉笔者:“感谢李大哥帮我致了富,更感激党的富民政策!这次本想帮助一个贫困户,但没轮上,我决定还是自己挑一户,否则,心难安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