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阅读
  • 0回复

库尔班大叔,你到哪里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09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库尔班大叔,你到哪里去?
闻言
努尔·库尔班像一个苦行僧。
他沿着阿克苏河走,沿着叶尔羌河走,哪里有人家他就到哪里去。他靠着两条腿走遍了阿瓦提县的七乡一镇,走遍了这个县所属的146个村庄。
夏日的阳光晒得他头昏,他掬一捧河水洗一把脸,坐在河边歇息一会儿。热风从老远老远的地方吹来,把一层细沙吹到他脸上,他站起来,继续赶路。
在乌鲁却勒乡的一个村子里,两名残疾儿童在棉田里锄草。一问,他们失去了父母,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库尔班望着那零乱而又低矮的土房,急了。他找了村长,又来到乡里。
库尔班仅仅是阿瓦提县民政局的局长,论级别和这个全县最大的乡的乡长差不多,可他觉得正义要比权力大得多,尤其是当他所负责的事业和正义结合在一起时,他就更要出来管一管了。他向乡长发出最后通牒,限期制定出完善的优惠政策,要立即落实到每一户残疾人和贫困户身上。库尔班不会讲大道理,他反复地说:“不关心残疾人和贫困户,就是没有人性、没有党性,这种人不配当干部。”
这个乡长最怕的就是库尔班说的“没有人性”,他觉得这比扇他耳光更厉害,当天就召开了乡党委和乡政府会,重新制定了扶贫助残政策。
回到县里,库尔班就召开了民政局和县残联全体干部职工的大会。会后,全体人员为这家残疾儿童捐出了445元钱和45套衣服、3袋子化肥,并让人亲自送到他们手中。
库尔班还让村长亲自负担起4个孩子的生活。他说:“我们是替人民做事的,不是旧社会当官的。没钱没粮了就冲我要,我库尔班家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一定要让孩子们上学,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村长二话不说,当起了这4个孩子的“爹”。
库尔班与县残联理事长达尼·推米尔一起,对全县16万人口进行了调查,统计出各类残疾人5000多人,并一户户地落实政策,免去了4000多残疾人不同项目的税务,使全县80%多的残疾儿童上了学。
努尔·库尔班办公室的大门确实是敞开的,可他人却不在办公室里。他的办公室大得很,北自阿克苏,南到塔里木,西到国境线,东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凡是有人家的地方,都是他办公的地方。
库尔班明白,残疾人的事,靠他一个人解决不了太多的问题,残疾人的事业难搞,首先就难在没有钱上。
库尔班开始向企业化缘,时间长了,库尔班觉得自己这个局长是个“乞丐局长”,残疾人的事不能完全靠“讨饭”过日子。
库尔班苦苦地走着,苦苦地思索着。
这一天,库尔班在路上走着,看见一群人在看热闹,他也凑过去看,原来是两个盲艺人在表演,其中一个弹着热瓦普,另一个敲着手鼓,欢快的乐曲引得周围的人不住地叫好,不少人把零钱丢在他们的小茶杯中……
库尔班心动了,为什么不组织一支残疾人文工团呢?
库尔班记下了他们的地址,然后又一户户打听,哪个残疾人会唱歌,哪位盲人能跳舞,半年下来,他居然组成了一支几十人的文工团。
库尔班这位民政局长当开了导演。他给这支队伍起名为“残疾人之心”演出队。他把队伍拉到县里,为了给残疾演员打气,他让民政局和残联的职工张贴布告,沿街欢迎。
节目轰动了,人们掌声不断。有的盲人演员激动得唱起歌来一支接一支,连台都不肯下了。
文工团有器乐合奏,有独唱,有舞蹈……一场下来要几个钟头。
消息传到了其它的县,传到了阿克苏市。
狡猾的库尔班开始收钱了,一张门票一块钱,到有钱的企业演出要收两块钱,凡是残疾人都免费。
这下库尔班不再求人了,一些单位为了能早日看上演出,来求他了。
几年来,有几十万人观看了演出。这支演出队,不但养活了自己,还收入了10余万元。
库尔班的心活了,他又成立了3个残疾人企业。这3个企业到1996年的纯利润已经达到9.7万元。库尔班有底气了,他居然可以拿出几百元钱去奖励那些对残疾人有贡献的人了。
库尔班是个重名誉的人,他的工作做得好,上级表扬他,他觉得这应该。在阿克苏地区召开的表彰大会上共设了10个奖,让他扛回了7个,他的眼珠还盯着另外那3个奖,觉得自己的工作还存在着3个方面的大问题。自治区残联的鲍理事长说:“70%的奖都让你扛跑了,你的工作已经很突出了。”
库尔班说:“好就是好,差就是差,7个奖只能说明我得了70分,只有10个奖全拿下了,才能说我的工作够格了。”
鲍理事长笑着说:“那好吧,等你拿到10个奖时,我奖给你们县残联10万元奖金。”库尔班和鲍理事长打下了赌。
库尔班给自己上了套,10个奖是设给全地区先进单位的,10个奖让阿瓦提县一家全包揽了去,那可能吗?库尔班却不管那些,他要追求完美。
库尔班住院了,肾脏出了问题。
库尔班又住院了,这回胆囊被切除了。几天后他又跑了出来,还是继续他的路程……
为了百分之百的成绩,他准备把命都搭上去。
有一天,库尔班回到家中,发现炕上多了一块地毯,毯子上还有一个装着钱的信袋子。他打开信封,原来是一家私人企业求他办一个免税证明。
库尔班压着火气,把那个小老板找来说:“证明无法开,但是东西和钱,我收下了,我谢谢你。”小老板以为是礼品太轻,让人继续送。
而库尔班却扛着毯子掖着钱,跑到残疾人家里去了。
几年来,库尔班都记不清楚收了别人多少“贿赂”,有人给他记了一帐:经他的手送出去7张地毯、2吨煤、200公斤米面、几十斤油、上千块钱……
库尔班不怕别人说什么。儿女们知道他的为人,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另立门户了。儿女们从小就看到了生活在最下层的残疾人,他们懂得了善良、正直,懂得了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生活。
他的孩子们一个个活得都很争气。
如今,家里就剩下库尔班一人,他的家变得零乱起来。
他自己并不需要钱,他知道自己也会去世。他想,死后就葬在老伴儿的坟边,房子就让给那些需要它的人去住。
有人说:“库尔班的心,像水晶石一样透亮。”
库尔班对自己的生活很知足。唯一让他放不下心的是全县5000多户残疾人。库尔班现在还能走路,虽然他的步子迈得有点儿蹒跚,但他还能走上几十里、上百里的路程。
就是在祖国最边远的村落里,人们也知道有个名叫“库尔班”的大叔。人们知道他是个好心人,知道他能替老百姓办事,还知道他有一个“残疾人之心”演出队,他们看过演出队的演出。库尔班给他们带来了欢乐。
一些过河的年轻人老远向他打招呼:
“库尔班大叔,今天你又要到哪里去?”
库尔班笑着挥挥手,然后继续走路。
他要到最远最苦的地方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