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为了推动语言教育——访瑞典“教育为先”集团尼尔森副总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2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为了推动语言教育
——访瑞典“教育为先”集团尼尔森副总裁
本报驻瑞典记者章念生
“教育为先”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私有语言教育集团,它拥有1.3万名教师和职员,全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20万名学生上他们的课,年收入达30亿瑞典克朗(相当于4亿美元)。目前它在中国上海开设了分部,并有2000名学生。这些数字和信息,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5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教育为先”公司总部,采访了副总裁彼特·尼尔森和公司下属“英孚教育”分公司中国分部主任贝云轩。
尼尔森说,“教育为先”公司就像其名字的含义一样,根本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为了普及和推广语言教育。到目前为止,公司没有得到过政府任何部门或者任何组织的补贴,完全靠学生们交纳的费用来维持和发展。34年来,学生来源不断增多,公司将收入盈余不断地用以扩大规模,增加师资和改善设备,一直发展到今天的水平。
34年前,23岁的瑞典人贝提尔·霍尔特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暑假期间,瑞典的英语老师们放假了,英国的教室空闲了,英语国家的一些家庭也愿开放自己的家庭,接纳来自别国的青少年。于是他想出一个主意:何不借此来进行语言教育呢?“教育为先”公司的前身“欧洲假日学校”——一个小小的家庭公司就这样诞生了。如今,该公司设在美、英、澳、德、法、加拿大、新西兰、西班牙等国的几十个语言培训基地,每年接纳来自35个国家的学生,其中有中小学生、大学生、大公司职员,还有来自不同年龄段、从事不同职业的专业人员等。当然每个学生为此支付的费用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以一个瑞典学生到伦敦学习英语为例,23天的费用就高达7000克朗(相当于940美元)。
贝云轩说,为了面向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公司总部成立了“英孚教育”分公司。“英孚教育”充分利用总公司现有的师资力量,立足于在当地开展外语教学,尤其是通过对当地招聘的优秀外语教师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以期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中国上海开设的“中外合作英孚语言培训中心”就属于这样的性质,每个学生上一个学期,120个课时,大约交费900元至1000元人民币。这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来说还是能够承受的。贝云轩特别强调说,这个方面是目前总公司主要的努力方向。
当被问及“教育为先”公司何以发展这么快,到底有什么特点时,尼尔森说,一是将教育与旅游相结合,让学生们在旅游中既学习语言,又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认识不同国家的人,使他们觉得学习外语不枯燥,而是一种乐趣。二是保证教师队伍的高素质,目前公司的每位员工都拥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文凭,同时由世界一流的教育专家对从事直接教学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保证教学水平。三是教学上讲究实用,尤其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一点可能特别适合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四是将现代高科技充分运用于教学,如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多媒体传播系统等,让学生坐在电脑前可以与不同国家的同学进行会话练习。五是在不同的国家吸纳当地的优秀人才,形成了一种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组合,这样容易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求得迅速发展。贝云轩先生形象地将他们公司称为“小小联合国”。
尼尔森和贝云轩对在中国的业务前景很乐观,因为学外语在中国是热门,而且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贝云轩预计10年后中国将成为他们公司最大的教育市场。
(本报斯德哥尔摩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